鳄龟的养殖技术(三)

  五、鳄龟池的建造

    鳄龟养殖的建造依据地形、生态环境、面积、养殖数量而确定,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可以和用原来的养鳖池、养龟池或龟、鳖产卵塘。新开挖的龟池最好是座北向南,光照充足,龟池深浅不一,以利于不同大小的龟选择最适宜的水层栖息,近岸处可建成浅水区,占养殖水面的20%,水深5-20cm,其次为中水区,占养殖面积的30%,最远端是深水区,占水面50%左右,水深80-120cm,深水区底部应铺有30cm沙土,便于鳄龟钻入沙土越冬。浅水区栽种一些挺水植物,如茨菇、水浮莲等水草,这样既可净化水质又可作龟的隐蔽栖息场所。养殖池周边宜用砖石砌密,用水泥粉刷平。以防龟打洞,在池的北边留有25%陆地或产卵场,栽种一些矮灌木,南方最好种植香蕉或大蕉,或在产卵场上面盖简易的棚,或搭藤蔓丝瓜棚,既遮阴又挡雨,夏季为龟降温消暑。在空余的陆地或产卵场上铺20cm的砂土,供鳄龟栖息或产卵。陆地近水处的坡度尽可能缓,倾斜度宜在25-30°,斜坡上铺上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防擦伤龟腹皮,引起溃烂。龟池四周建“T”型防逃墙。在养殖池的四周再建80cm高的防逃围墙,墙的顶部呈“T”形。

    六、饲养管理

    鳄龟的养殖还处于试养阶段,养殖规模很小,也很分散,远远达不到鳄龟养殖的产业化,因此,有关鳄龟养殖的较完整材料很少,有的话也是很零碎的。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的资料根本就没有。下面简单介绍鳄龟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鳄龟的春季管理

    初春(2-3月)是鳄龟饲养的关键时刻。此时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高温时,龟爬动、吃食,并消耗体内能量,而能量又得不到补充。所以,在2-3月间,在喂食上应掌握量少质高,投喂以龟体重的1%。根据水温来确定是否喂食。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才投喂,18℃以下不用投喂,尽量保持池水新鲜,环境安静,更不要惊动龟。如果要保持鳄龟快速成长,初春还是要加温养殖,水温应加到25℃以上。但加温后要每天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龟池换水时,新陈水温不宜超过5℃以上,最好控制在2-3℃为宜。

    当春季水温达到20℃以上时,应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切忌时饱时饥,随着水温的升高,投喂量也相应增加。在管理上,做到勤换水、勤观察,对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春季是疾病传播的季节,龟易受细菌的侵袭而发病,虽然鳄龟抗病力很强,但管理不好也要发病,所以要防重于治。鳄龟池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氯霉素1×10-6呋喃唑酮0.3×10-6-0.5×10-6、溴氯海因0.5×10-6、土霉素2×10-6、呋喃西林0.5-1×10-6、漂白粉1×10-6。春季鳄龟最易发病的是肠炎病。如发病时,除水体消毒外,同时在饲料中拌入0.05-0.1%氯霉素或0.1%-0.2%土霉素连续投喂5天。如发现鳄龟皮肤发炎时,在皮肤发炎处涂擦高锰酸钾,或消毒后涂擦消炎药膏。

    (二)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气温较高,龟的活动量大,摄食量也大,一天分上、下午各投一次,投饵量是龟体重的5-10%。投饵也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小水体饲养,投食后1小时要及时换水。当水温达到32℃以上时要防暑。可采取加深水位、搭建蔽阴棚等措施。水温32℃以上时食量相反会下降。夏季饲养管理最重要的关键是管好水,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保持池水清新。保证鳄龟吃好吃饱。

    (三)秋季的饲养管理

    10月份左右,中午前后的气温较高,龟活动大,投食应在上午10-11时左右。下午4-5时,投喂的量增大,使龟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龟越冬的能量消耗,使龟安全越冬。

    11-12月,气温不稳定,白天温度高时,龟爬动且摄食,而夜间温度降低,龟则处于浅冬眠状态,所以极易患病。因此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最重要是保持池水的清新和环境的安静,尽可能让鳄龟处于浅冬眠状态。

    (四)冬季的饲养管理

    体质健康的鳄龟才能安全越冬。对体弱的龟和幼龟应采取加温饲养,水温应控制在28℃左右,加温养殖的饲养管理和夏季的饲养管理相同。

    鳄龟虽抗病力强,但人工饲养下,由于温度、饲料、水质等方面因素,龟也容易患病。所以饲养管理时必须掌握龟的活动、觅食、水质等采取科学的管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