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罗氏沼虾在幼体发育阶段,必须生活在有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整个身体呈倒置状向后浮游运动,有较强的趋光性,常密聚于水的上层。当幼体变态成幼虾后,则生活在淡水中,营底栖生活。平时多分布在水域边缘,喜欢攀援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之上,时而也在池水中缓慢游泳,有明显的避光性。白天多呈隐蔽状态,活动较少;夜晚则活动频繁,觅食、产卵等多在夜间进行。因此,在夜间投喂、捕捞效果往往比白天好。

    2.适应性

    罗氏沼虾对水温、水流及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敏感。适温范围是18-32摄氏度,最适水温为25-30摄氏度,当水温下降至18℃时,活动减弱;16~17摄氏度时,反应迟钝;14摄氏度以下,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冻死;高于38℃时就会热死。当注水入虾池时,罗氏沼虾便朝着新水集群游泳,甚至游到进水口,沿着水沟逆水向上爬行。罗氏沼虾对水中溶氧量要求较高,最好在3毫克/升以上。当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下时,食欲下降,生长受抑制。当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3.食性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刚孵出的蚤状幼体以自身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经第1次蜕皮后,开始摄食浮游生物,人工育苗主要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经4~5次蜕皮之后,个体逐渐长大,可摄食鱼浆、蛋品及其他细小的动物性饲料。经淡化后的幼虾变为杂食性,摄食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幼体、有机碎屑、动物尸体等。成虾阶段,食性更杂,只要适口,动、植物性饲料都可以摄食。目前在珠江三角洲人工养殖,主要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