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养两造为一造,养成大规格对虾
目前,因放养密度、放养时间、
养殖周期、
养殖管理水平的不同,对虾
养殖的成本相差甚远。一般来说,高位池
养殖亩产量在1300~1500斤、精养土池
养殖亩产量在600~800斤时,
养殖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也就是说,单位
养殖水体的重量密度合理时,池塘水质控制难度小,用药量相对较小,增氧效益高,能耗低,
饲料系数小,转化率较高,对虾生长快,上市规格大,达25~30尾/斤。若放养密度过大,
养殖的重量密度达到池塘环境极限时,对虾生长减慢,而不是呈持续生长趋势,
饲料转化率低,水质难控制,
养殖成本高。因此,若计划一年
养殖一造时,放苗时间可选择在4~6月份,避开红体病(桃拉病毒病)暴发流行时期,确保
养殖获得成功。从放苗到收获期间都是适合对虾快速生长的水温,在单位水体重量密度极限内,养成规格达25~30尾/斤,重量密度不超过1500斤/亩(高位池)的
养殖成本与早造或晚造养成40~50尾/斤规格的
养殖成本基本一致,
养殖效益则不言而喻。回顾十年来南美白对虾
养殖发展史,
养殖成活率高、成功率高、效益好的均是中造虾,即5~6月份放苗,9~10月份大规模收虾。
二、熟悉渔药,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
微生物制剂不是用量越大越好,培藻肥水也不是立竿见影,亚硝酸盐并不是药到毒解,内服兽药及
饲料添加剂更不是药到病除。事实上,
水产用微生物,必须是池塘环境符合其生长繁殖条件时,投放的微生态活菌才能得以大量繁殖,使用效果才会产生。
比如,池水pH值为7.5以下,亚硝酸盐浓度一千万分之五以上,为降解亚硝酸盐而大量投放硝化细菌,但亚硝酸盐浓度不降反升,什么原因呢?是硝化细菌产品不好吗?不是,硝化细菌在pH值低于7.5以下时,根本无法繁殖,甚至无法进行硝化反应。
又比如,池塘经常使用EM菌液调整水色、水质。水色是好看了,但pH值却越来越低,日变化幅度越来越大了。原因很简单,EM菌中的乳酸菌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后成为池塘的优势菌种,每天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甚至按常规用量使用消毒剂也杀不了乳酸菌,改变不了pH值低的现象。再如,许多
养殖户在肥塘时,每亩用肥成本达200~300元,施肥量近百斤,却无法把水育肥。究其原因,一是低温及阴天施肥,或施肥后转为阴天,藻类没有繁殖的条件;二是肥分单一,缺少某些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养分,限制其生长;三是清塘、消毒杀灭水中藻类或仅用地下水
养殖;四是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水中氮的循环无序。因此,熟悉产品,认识产品的特性特点,了解池塘环境的变化规律,掌握每种渔药的用药方法,才能实现降低用药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