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池塘水体随着气温的上升而慢慢回升,致使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等加快繁殖。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容易得病。现将春季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1、症状:此病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而引起,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鱼体组织坏死,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
2、防治方法:(1)每亩用生石灰75kg-100kg全池泼洒,清塘消毒。(2)在放养鱼种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3)用400mg/kg食盐和400mg/kg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
二、赤皮病
1、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
2、防治方法(1)起捕和放养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2)在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10g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
三、寄生虫病
1、锚头鳋病:由锚头鳋寄生鱼体所致,可用0.3ppm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2、中华鳋病:由中华鳋寄生鱼体致病,可用0.5ppm硫酸铜加0.2ppm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小瓜虫病:病鱼皮肤、鳍条或体表上布满了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病鱼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放养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3)禁用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救治,因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杀灭作用,反而可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导致病情更加恶化。
4、口丝虫病:病鱼的皮肤和鳃瓣上有暗淡的小斑点,形成蓝色黏液,主要危害鱼种。鱼种放养前用0.8ppm的硫酸铜浸洗20分钟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四、日常防治方法
1、水体消毒:从4月底开始,每隔半月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4g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2、添投大蒜:每10kg鱼用大蒜50g捣碎,拌入饵料内连喂3天。
3、卫生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食台及养殖工具要经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