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提高整个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麒麟区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
一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
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 灭蚕病、 蚕用消毒一包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采用新鲜石灰粉、防僵粉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
二是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园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园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
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
三是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 进出蚕室需用石灰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
四是防治桑园害虫。为了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
五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