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饲养技术要点

  一、合理的环境保护

  春蚕期,早晚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需通过加温补湿来调节好蚕室内的环境温度。一龄蚕要求81~82℉,干湿差0.5~1℉;二龄蚕80℉,干湿差0.5~1℉;三龄蚕78℉,干湿差1.5~2℉;四龄蚕要求75~77℉,干湿差4~6℉;五龄蚕74~76℉,干湿差5~6℉。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蚕室内空气新鲜。

  二、严格选用适熟叶

  收蚁当天采黄中带绿的桑叶;第一龄采嫩绿色;第二龄采将转浓绿色叶,三龄开始用三眼叶,在五龄蚕饷食给桑二次后用条桑。小蚕切叶的大小分寸为蚕体长的二倍见方的方块叶。给桑厚度一龄为1.5-2层,2龄2-2.5层,3龄2.5-3层。大蚕期,特别5龄中、后期,既要保证蚕儿充分饱食,又要合理安排好给桑量。

  三、推广有孔薄膜覆盖饲养

  使用养蚕专用聚乙烯有孔塑料薄膜盖, 1-2龄上盖下垫、四边折叠;3龄只盖不垫。眠中不盖。每次给桑前30分钟揭去覆盖薄膜,阴雨多湿天气,可以适当提早揭膜。当室内温度低于目的温度时,盖膜上会发生水滴,必须换盖干净薄膜。同时要求每天使用一次防病药剂及干燥材料。

  四、超前进行扩痤、匀座

  扩座、匀座工作直接影响到蚕的发育进度及整齐度。特别是小蚕饲育温度高、生长速度快,更要及时做好超前扩座、匀座工作,如果蚕头分布不匀或蚕座过密,容易引起大小蚕,伏桑夷蚕,造成眠起不齐。

  五、加强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包括三个方面:眠前吃饱、眠中管好、适时饷食。一是眠前吃饱,将眠时要适当选择偏嫩的桑叶喂蚕,保证饱食就眠。对少数迟眠蚕,应加网提青,分开饲养。二是眠中保持蚕座安静,蚕室温度比食桑时低1-2℉。三是适时饷食,见95%以上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部昂起并左右摆动,显示求食状态时为饷食适期;饷食用叶要适熟偏嫩,一般第一次给桑量是前令盛食期的80%左右为宜。

  六、强化防病、防毒工作。

  防病工作。1-2龄蚕每天用一次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入眠后用三、七糠止桑。三龄后,各龄起蚕时用防病一号或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以后每天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可防病毒病的发生。对迟眠蚕和弱小蚕要集中起来隔离饲养,以防大小蚕混育而引发蚕病。防蝇蛆病。在4龄第二天添食500倍灭蚕蝇一次和5龄第二天开始隔天添食一次灭蚕蝇500倍或体喷300倍灭蚕蝇药液,上簇前再用一次。

  养蚕期间的防毒工作十分重要。一是防煤气中毒,蚕室加温设施应采用管道煤炉升温,最好使用电气化升温设备,使蚕室内温湿度相对稳定,有利于保持桑叶新鲜,增强蚕儿体质;既省工安全又能减少病菌传染。二是防桑叶污染带毒,桑园治虫后用叶,要先进行试喂,连续三次后确认桑叶无毒,再大批采叶。周边农田治虫时,要做好协调工作,蚕期严禁使用沙蚕类毒素类及生物类农药防治其它农作物病虫害而污染桑园,以确保蚕作作安全。

  七、加强簇中管理,提高茧质

  采用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上簇后先将方格簇挂在室外排尿,定位营茧后移至室内。前三天簇室内保护温度为76-77℉,后期保护在75℉,簇中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70-75%为宜。白天应加强簇室的通风换气,以利湿度充分排除,以提高蚕茧的质量。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