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金蝉(2)

  成虫多在夜间8-10时和早晨4-6时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虫常栖息于树干枝梢上,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成虫产卵于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条上,卵产在枝梢的木质部内,卵窝密接,多为单行、也有双行的,呈直线排列,少数弯曲或呈螺旋状排列。每一卵窝内有卵6-8粒,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479粒,一般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条上有卵穴60146个。每头雌虫腹内怀卵500-1000多粒,最多达到1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最多达到1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成虫寿命3个月左右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虫有翅能飞,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交配以后的雌蝉在产卵前先用主卵器插入当年生或二年生细嫩树枝木质部,然后再将卵产放。同时使嫩枝条脱水干枯死亡,对树木造成危害。 
  
  蚱蝉喜欢木质松软、汁较多的树种,如山楂、桃树、苹果、榆树等。 
  
  人工饲养技术: 
  
  蚱蝉的成功饲养,应该掌握种源获取、寄主植物选择、饲养地选择、防护措施配置等要点: 
  
  1.获取种源。初级种源的获取可以在田间自然采集,卵、若虫、成虫均可作为种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个虫态;8-9月份是采集若虫的最佳季节;9月份是采集蝉卵树枝的最佳时间,全年均可采集。 
  
  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被蚱蝉产卵致死的1-2年生细干枯条轻巧取下,凡是一侧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质部镶嵌有大量乳白色长椭圆形卵的即是蝉卵,剪除产卵窝上部多余的无卵枯梢、在产卵窝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无卵枝条部分,将50条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捕获若虫,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虫为对象,若虫的采集可以在傍晚7-12时在树体主干基部用手电照射捕捉;采集后放入纱笼中羽化产卵。产卵纱笼内栽灌木状寄主,以各种实生果树为主。
   
  抓获树上成蝉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采用火堆诱集。为了保证成蝉不受损伤,可以利用小麦面筋粘获,方法是将和好的面团多次用水冲洗,去除淀粉,留下纯面筋,存放于宽大的荷叶、杨树叶内,粘于竹竿顶端,于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虫。 
  
  应当以产卵枝条的采集作为获取种源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