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
1 为什么要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呢?
过去一亩桑园养一张多种,要一片一片的采叶、喂蚕、扩座、除沙、搭蚕架、消毒,真是忙得要命,这种养蚕方法使得饲育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利用省力化养蚕技术,一个人能养5张多种,多的能养7—8张种,功效提高近十倍,反而他们觉得养蚕并不辛苦,感觉比过去轻松,所以人们又形象的称这种养蚕方法为“快乐养蚕法”。
2 省力化养蚕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省力化养蚕,它适应规模化蚕桑生产,可以省工、省时、省力、省本、低耗、高产、优质、高效,也就是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不要专门的蚕室、蚕具、投入少、损耗小、见效快。运用省力化,蚕子好养、蚕体强健、创伤小、抗逆性高、无病、蚕茧产量高、质量好、丝质好、蚕农效益高。
3 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
3.1选用优良的桑品种、蚕品种
要想蚕好养、发病少、蚕茧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必须首先要选用优良的桑树品种和蚕品种。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广的优良的桑品种:有育71—1号、农桑8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等;优良的家蚕品种:有菁松×皓月、苏菊×明虎等。有了优良的桑品种和蚕品种做前提,那么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的收入才能得到保证。家蚕新品种推广,它的张产量、张产值均比常规品种高出20%以上,而且还可以节省用桑量。
3.2小蚕共育省力化
俗话说“育好小蚕七成收”,育好小蚕是蚕茧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要育好小蚕,首先要大力提倡推广小蚕共育,实行小蚕共育,用较好的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蚕子发育匀整、健壮,可确保蚕头数量,为夺取蚕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小蚕共育,小蚕户、大蚕户都节省了工时,由过去的养一期蚕需22~25天,现在只要16~18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张种产量比原来提高10%以上。另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小蚕共育率和省力化的共育技术,可以采用叠式蚕台育、塑料薄膜覆盖育、炕床育等,通过加强补催青工作、采用隔日收蚁法,来进一步提高小蚕一日孵化率,从而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1叠式蚕台育
3.2.1.1 蚕台的制作:用厚2cm、宽4cm木板条制成长为110cm、宽90cm、高4cm的0.9m2(1龄最大面积略大)木框蚕台,底部用编织布或窗纱绷紧钉牢,四角用木块钉成5cm高的三角脚,共育至二眠分发,每张种需备蚕台两只。
3.2.1.2 叠式蚕台的放置:一般放两边,中间留一通道,蚕台离四周墙壁40cm以上,离地面40cm,每档可放15~18层,排放时要留一空档,作为操作时调翻蚕台用。
3.2.1.3 小蚕叠式蚕台育好处是:共育成本低、省时省力、蚕儿发育齐、保湿性能好、蚕座稀密适宜、安全性强,可避免煤气中毒。
3.2.2塑料薄膜覆盖育 运用养蚕专用塑料薄膜进行蚕座覆盖,1~2龄上盖下垫、3龄上盖下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开薄膜,给桑后立即盖上,眠中不盖。
3.3大蚕饲养省力化
3.3.1 室内地面平面育 当蚕子发育到五龄期时,把蚕子放到地上饲养。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蚕具的投入、不除沙,蚕体无创伤受伤、蚕病不易发生,每顿给桑时间可节省一半。地面育、五龄期张种给桑时间每天仅要1.5小时,比原来饲养方式的省时达1/3。
3.3.2地池育 在室外用砖头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大约5砖高、1.5m宽、长度不限,池子大小要因地制宜。在池子上再覆盖一层芦材箔子,然后再覆盖一层草帘,还要盖一层塑料薄膜,待蚕子五龄期时移到池中饲养。地池育可以节省添置蚕室蚕具的资金投入,并能节约用桑。
3.3.3大棚养蚕 在室外,最好是在桑园附近搭建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然后把蚕子放到通风透光的大棚中饲养。据实践,大棚养蚕可比室内片叶养蚕增加5kg左右蚕茧,每公斤茧可多卖0.8~1.0元。平均每张蚕种可增收100多元。建一个简易大棚每平方米需投资15 ~20元,非蚕期在大棚内套长蔬菜或养鸡子,可产生相应的效益,达到一棚多用。
3.3.4简易蚕室养蚕 有条件的蚕农,最好是在桑园附近搭建一个简易蚕室,然后把蚕子放到简易蚕室中饲养,蚕室标准因地制宜。简易蚕室类似塑料大棚,但在防高温方面要比大棚养蚕好。
3.3.5大蚕斜面立体育 就是把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五龄蚕开叶剪取新梢,平摊在地面上,等蚕子爬上新梢后,把新梢斜靠在竹竿上成45度角,以后每天给桑时依次向上斜放即可。应用此法养蚕每张种只要备足14m2的养蚕地方。如果房屋宽裕,可直接在地面上饲养,每张种仅需3~6根竹篙和6~9根40~50cm长的木桩,每天仅需给一次桑叶(盛食期可视情况补给桑)整个五龄期只需除沙一次,见熟后加网把蚕子从新梢中提出,此法简单易行。据调查可省工40~50%,平均张种省工50小时,省桑叶10%,节约60kg/张,并可节约大量用具,蚕茧质量优于普通平面育。
3.3.6五龄期条桑育 无任是室内地面平面育还是地池育等,蚕子发育到五龄期时,都应剪新梢喂蚕,这就是条桑育。如果是春蚕,可结合伐条,边吃边伐。如果是晚秋,可结合剪梢,边吃边剪梢,但是,晚秋剪梢要留1米左右的有效条,条的顶端还要留3~4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桑树吸收、贮藏养分,增强抗寒能力,为来年春季桑树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条桑育每张种采叶可以节省2~3个工日,并减少蚕体受伤的机会,减少病原感染。
3.3.7蚕期桑树适时摘芯 春蚕二眠起时对桑树进行摘芯,把桑树顶端的小嫩头摘掉,此法可以提高桑叶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桑叶的成熟度,使桑叶老嫩一致,叶形大、叶质好、养分充足,有利于蚕子生长发育,蚕茧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据统计,桑树摘芯可提高桑叶产量10—15%以上。
3.3.8桑树根外追肥 除了通过土壤施肥外,对叶面喷施肥料来达到桑叶增产、提高叶质的效果,这种施肥方法就叫根外追肥。在桑树生长期间,用0.5%的尿素、0.5%磷酸二氢钾等肥料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肥液100~150kg,每6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在喷施叶面肥料的同时,在保证蚕作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肥料中加入一些一定量的桑树专用农药进行肥药混合喷施,这种肥药混喷的方法,既能增加桑叶产量,同时又能达到防治桑树病虫害的目的使之省工、省力,一举两得。
3.3.9使用桑树伐条机 就是说,在蚕子养到五龄期采用条桑育的时候,采用边吃边伐的方法来养蚕,可是到时,桑枝条长得较粗,用桑树剪子伐条,一般的人感到伐条很困难,非常吃劲,一亩桑园,要伐好几天,一天条伐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有时连吃饭的筷子都拿不起来。为了减轻蚕农伐条的劳动强度,目前我区正在推广机械伐条机来取代过去的用桑剪人工伐条,此法效率高、速度快、一个人一天能伐十几亩田,而且还不损伤桑树。
4 省力化上簇
以前,蚕子上山,都采用手工捉熟蚕,一张种一个人要忙两天多,这种方法对蚕体损伤较大,影响茧质,有的地方用蜈蚣簇,蚕茧质量较差。为提高茧质,我区在广泛采用的是(A)网提适熟蚕上簇(B)方格簇自动上簇(C)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D)适时添食蜕皮激素。省力化上簇的关键是熟蚕整齐。控制熟蚕齐一的方法:一是、蚕子大眠提青分批,五龄开叶时要使蚕子全部起身;二是、蚕子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一支蜕皮激素加水2kg)促使蚕子老熟一致;三是、网提适熟蚕上簇,等大批蚕子见熟后,在蚕座上薄摊几片桑叶,然后在桑叶上加盖一张有孔塑料薄膜网,青头蚕可在网下继续吃桑,熟蚕则很快爬网上面,然后轻轻的提网把熟蚕提出,然后把熟蚕撒到方格簇上。四是、在方格簇使用方法上,为了加快熟蚕入孔,减少翻簇时间,利用熟蚕避光性,在室外树阴下预挂上簇,可加速入孔,当茧衣形成时,再把方格簇移到室内营茧,这样可有利于提高茧质;五是、采用方格簇自动上簇,让蚕子自动爬到方格簇上,这种方法也比较快,省时省工。
5 做好消毒防病防毒工作
要认真做好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蚕病关键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消毒防病工作要彻底、消毒要全面、不留死角、消毒药量要足、防病药物添食要合理、要对症下药。对中毒蚕的处理要先要查清毒源,然后根据蚕子中毒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乱用药。切不可一发现蚕子中毒就盲目的把蚕子倒掉,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蚕子发生食下中毒,应采取先用石灰粉或焦糠止桑,然后用清水淘洗3~5分钟,再放到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再喂新鲜桑叶。只要中毒不深,采取的急救措施得当,就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常见的农药中毒有可分为(敌敌畏)、有机氮农药中毒(杀虫双、杀虫脒)、菊脂类农药中毒(灭蚊剂)。农药中毒的解毒措施:(A) 有机磷农药中毒:我们可以用 1支解磷啶加5~7斤水,进行拌叶添食、体喷 。(B) 有机氮农药和菊脂类农药中毒:我们可以用2ml肾上腺素加1支硫代硫酸钠加1斤水,进行拌叶添食、体喷。
6 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
发生自然灾害是常有的事,例如旱灾、涝灾、冻害、病虫害、台风、冰雹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桑树的产量和质量,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早预报有关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尽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对蚕桑生产带来的损失。
7 适时采茧、售茧
采茧要适时,不采毛脚茧、不采嫩蛹茧,如果采茧过早容易造成蛹体损伤、茧质下降。另外,还要分级采茧、不售统茧,否则会降低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我们收茧原则是“优茧优价、劣茧低价”,按质论价。另外,在装茧运茧要注意尽量不用蛇皮口袋、麻口袋等软包装,因为这些软包装最容易造成蚕茧蛹体受伤、出血,容易形成血茧、烂茧、黄斑茧,这样会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