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全身都是宝之——鹿角胶


 
  鹿角胶是雄鹿已骨化的鹿角经水煮熬,浓缩制成固体胶。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鹿角胶入药历史有两千多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古时称其为“鹿角仙胶”。鹿角胶具有滋补肝肾,添精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羸弱,腰膝酸痛,夜梦遗精,崩漏带下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鹿角胶有增加白细胞,治疗大脑水肿等作用,用于治疗癌症化疗后的后遗症,为老药新用开辟了新途径。
【功 效】补血,益精。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配龟版胶:滋阴益肾。配阿胶:填精益血而补阴中之阳。配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壮阳。   
【别 名】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处方名】鹿胶、白胶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鹿角分砍角和退角二种,砍角:在10月至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多不带脑骨。   
【拉丁名】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
主 治: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②《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③《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④《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⑤《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⑥《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⑦《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性味归经 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温,无毒。”③《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2~4钱;或入丸、散、宫剂。
用药忌宜:阴虚阳亢者忌服。②《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③《本草汇言》:“肠胃有郁火者,阳有余阴不足者,诸病因血热者,俱忌用之。苟非精寒血冷,阳衰命门无火者,不可概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