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省份贫锌或缺锌,如河北、北京、湖北、江西、江苏、四川、新疆等地有30%~50%的面积缺锌。饲料中的植物性饲料一般含锌较低或生物学效应低,而动物源性的饲料如骨粉、鱼粉中锌含量高且易于吸收。另外麸皮和糠中锌含量也较多。饲料中的拮抗因素也会影响锌的吸收与利用。钙、磷过多或铜、铁、锰、钼等元素超标都会影响锌的吸收。
3.1 症状 生长发育受阻,皮肤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长骨变短、变粗,关节肿大僵硬、繁殖机能障碍、毛无光且在不当季节大面积脱落、伤口不易愈合。结合当地土壤及饲料中锌含量和病鹿血清中锌含量的测定,还有饲料中其它易引起锌缺乏的元素的含量的测定,即可确诊。补锌后半个月左右症状减轻。
3.2 防治方法 应根据实际缺锌情况调整饲料中锌及锌拮抗元素的含量及比例。可用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等作为补锌的锌源。本病的预防重在保证饲料中的锌含量,同时调整好饲料中其它元素与锌的比例,以免因拮抗作用影响锌的吸收,造成吸收障碍性锌缺乏。锌基本是无毒的,使用风险不大,但还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