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貉受胎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毛皮畜产品需要的不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各地毛皮动物的发展,尤其在北方地区,养貉专业户发展很快,饲养量逐年猛增,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但是在发展养貉生产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初养户,由于饲养管理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致使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母貉失配,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养貉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现就有关母貉失配的原因及提高母貉受胎率的几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一、母貉失配原因

  1、饲养不善:用来饲喂貉的饲料由于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动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小,微量元素缺乏,以及与貉生育繁殖极为相关的各种维生素供给量不足,母貉用以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都没有达到饲养标准要求。所以,导致母貉的繁殖机能下降。有的把种貉喂得过肥,使貉在发情前又没有调整好体况,造成母貉不发情;再者就是种公貉体况过肥,腰弯不下去,找不好角度,而不能达成交配。

  2、不进行母貉发情鉴定:在部分初养貉专业户中,对母貉配种不进行发情鉴定,采取将公母貉合笼饲养,配种时放任自流,有的母貉发情虽然很好,但公貉性欲差,或择偶性不强,从而造成人为的失配。另外,也有的公母貉合笼饲养,发情交配较晚。天经验的养貉户,不搞发情鉴定,当看到公母貉相互追逐,嬉闹,误以为已交配完毕,过早的将公貉捉出,造成失配。

  3、管理差:部分养貉户,将多公多母放在同圈饲养,使个别强壮的公貉称王称霸,只许自己配种,不许其它公貉交配,甚至出现相互撕咬,从而耽误时机,使一些发情较好的母貉不能及时接受配种,而造成失配。也还有的是在配种前训练不当,配种时公母貉相互咬伤,从而使双方产生惧怕心理和性抑制,不能正常进行交配。除此之外,貉舍条件不标准,笼网太矮,其高度在50厘米以下,使貉的爬跨受到一定的影响,使貉不能很好的进行交配。

  4、公、母貉存有生理缺陷:在进行选留种貉时,由于选种不严格,再加上日常饲养管理条件差,导致一些公、母貉发育不健全,生理有缺陷,如公貉出现隐睾、侧睾,母貉出现生殖器畸形等,从而造成不能正常进行交配。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