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麝鼠的形态特征�
麝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麝鼠属,俗称青根貂、麝香鼠,是一种小型珍贵毛皮兽。体型像个大老鼠,身长35~40厘米,尾长23~25厘米,比田鼠体型大,体重0.8~1.2公斤。麝鼠周身绒毛致密,背部是棕黑色或栗黄色,腹面棕灰色。尾长呈棕黑色,稍有些侧扁,上面有鳞质的片皮,有稀疏的棕黑杂毛。刚离窝独立生活的小鼠,尾巴的侧扁不明显。麝鼠头小,稍扁平,颈短而粗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界限。眼小,耳短隐于长被毛之中,耳孔有长毛堵塞。嘴钝圆,有胡须。上下颌各有一对长而锐利的门牙,呈浅黄色或深
黄色,露于唇外。四肢短,前足4趾,爪锐利,趾间无蹼,后足略长于前足,趾间有半蹼,并有硬毛。有一种鼢鼠与麝鼠相似,应注意区分。鼢鼠比麝鼠体形小,尾长仅5~6厘米,不侧扁呈圆柱形,其后肢趾间无蹼,体毛颜色较浅。�
二、发展麝鼠养殖的意义�
麝鼠原产于北美洲,由于鼠皮的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引起欧洲各国的注意,到本世纪20年代后世界竟有几十个国家引种繁殖,都获得了成功。1979年黑龙江省纳河县专业户试养麝鼠成功,为全国性的人工饲养麝鼠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已在吉林、辽宁、浙江、四川、河北等省先后试养成功,并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
(一)麝鼠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毛皮�
麝鼠在一年四季中所取的毛皮均有利用价值,其毛皮具有沥水性强、保暖和遇雨不湿的特点。麝鼠多在水中生活,因此毛皮油润,是一种相当贵重的毛皮,可制做高档裘皮服装,其针毛具有光泽,呈黑色,绒毛又很柔软,呈灰色。用拔毛机加工,拔下针毛可加工成不同的裘皮类型。一张毛皮可分3个部分:背、腹、侧边(或两边)。部位不同,质量不同,也各有各的最佳用途。�
2.肉可食�
麝鼠的肉细嫩,营养丰富,味鲜美,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相当(19.5%~20.0%),脂肪含量低(3.6%),可鲜烹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3.麝鼠香�
雄性麝鼠在4~9月繁殖期间能通过生殖系统的麝鼠腺分泌出鼠麝香,具有浓烈的芳香味。麝鼠香可以做为香料工业的原料提炼精制高级香水。目前已经证明麝鼠香中含有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等成分,还证明除具有与天然麝香相同的作用外,能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对防治血栓病有作用,显示出更广阔的利用前景。��
(二)人工饲养麝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麝鼠皮属名贵裘皮,对名贵优质的裘皮,近年来国际市场一直是购销两旺的势头。在我国,麝鼠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毛皮动物,已是国家指定收购的裘皮,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在千万张以上,而我国年收购量仅几十万张。因此,麝鼠毛皮打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
麝鼠饲养的成本很低,一年一对种鼠仅需投入15~20元,幼鼠需5~10元。一对种鼠一年能繁殖10~15只,可收获毛皮10~15张,每张平均以15元计,仅毛皮一项即可收入150元左右,加上肉食和取麝鼠香的收入,其经济效益会更高。��
(三)对保护资源及生态有重要意义�
麝鼠是自然野生资源,但据调查,近年来因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及一些主产区的酷捕滥杀,致使这一资源骤减,前景堪忧,例如兴凯湖地区的野生麝鼠,本来是优质麝鼠皮产区,现几乎到了面临绝种的地步。因此,通过大力发展人工饲养麝鼠,对保护麝鼠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三、麝鼠的生态习性�
(一)环境条件要求�
1.对温度要求不严�
麝鼠适应性很强,对温度、湿度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它可以在我国寒冷的东北、干旱的西北地区生存繁殖,也可以在南方多湿温暖、甚至高温炎热的地区落户。�
2.喜欢在水边穴居�
麝鼠常栖居在低洼地带、沼泽地、湖泊、河流、池塘两岸,这些地方水草茂盛,环境清静。它们的洞穴主要分布在岸边,在浅水的芦苇和香蒲的草丛中,也有的在水上飘筏的物体上筑巢。洞穴是分枝的,有许多盲道分叉,其中有几个粮仓,贮存饲料并有几个通道直通向有水的地方。��
(二)活动规律�
麝鼠爱活动,但由于相对肥胖,四肢短小,身体伏地,因此其活动范围比较小,也相对地固定,区域性很强,而且活动的时间、次数、路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麝鼠喜欢游泳,水中活动自如,潜水能力很强,能2分钟不露头,若遇敌害时可潜水5分钟不换气,最长可达7分钟。游速每分钟可前进20~35米。夏季多在浅水区,秋冬季在深水区。麝鼠好斗,行动比较隐蔽,一般情况下不同家族的鼠群很难友好相处,而且多是以血缘关系结群,而在对敌剧烈格斗时,常不惜伤亡。麝鼠的视觉和嗅觉相当迟钝,但听觉却很灵敏。�
四、麝鼠的繁殖与生长发育�
(一)繁殖�
麝鼠的繁殖系统,从解剖上看结构和家兔、海狸鼠等其他哺乳动物差不多,只是麝鼠中公鼠有一对特殊的麝鼠香腺,位于阴茎两侧,即处于腹肌与被皮之间,开口于阴茎包皮内侧,重1~9克。在配种季节,这对腺体分泌乳黄色油性粘液,具有浓郁的香味,而在非配种季节,香腺收缩变小,没有分泌物产生。�麝香腺是麝鼠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腺体外观呈椭圆形,横径10~15毫米,纵径18~20毫米,其大小随公鼠的体型特征及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改变。整个腺体由香囊和香腺两部分组成:香囊为一层薄膜,布满毛细血管,囊体呈海绵状,囊内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腺泡,内存油状粘液,即麝香原液。�从3月份进入繁殖期,香腺开始发育,分泌麝鼠香,其功能主要是通过香味传递兴奋信息,引诱母鼠发情。�
1.性成熟时期�
麝鼠一般于6月龄性成熟,可进行交配。
2.性表现�
麝鼠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繁殖的多胎次动物,公母鼠在性表现上有些差异。公鼠的性表现较为强烈的时期在3~10月。最寒冷的冬日刚过,公鼠即有强烈的性欲表现,表现为焦躁不安,异常兴奋,睾丸明显下坠,龟头有时露出,香腺开始分泌麝鼠香,散发出浓烈香味,引诱母鼠。进入11月份,公鼠性欲减弱,性表现不明显,香腺停止分泌,睾丸也缩回腹腔内。一般地讲,母鼠发情高潮(即动情期)时,公鼠的泌香量也最大。�母鼠的性欲表现较晚,一般在4月上中旬才开始,表现为鸣叫、不安、兴奋、尿频、外阴变化等等。母鼠发情周期一般为15~22天。母鼠发情周期分为4个时期:�
(1) 休情期13~20天,母鼠情绪稳定,拒绝公鼠尾随,外阴紧闭而干燥,外阴部皮肤收缩呈黄白色。�
(2) 动情前期1~2天,表现出兴奋不安,时有鸣叫,十分注意公鼠的一举一动,但拒绝公鼠爬跨。此期母鼠外阴部开始松驰,并出现湿润,产生轻度肿胀,外阴粘膜呈粉红色。�
(3) 动情期时间延续2~3天,此期母鼠兴奋程度加剧,鸣叫次数增多,频率加快。食欲明显减退,外阴部充血膨大,阴门口张开呈紫红色并有大量粘液流出。发情的母鼠在水中喜欢追逐公鼠,上陆后迅即做出弯腰弓背姿势,接受公鼠的爬跨交配。�
(4) 动情后期1~2天,由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趋于正常,食欲增加。停止鸣叫,拒绝公鼠爬跨。外阴部的膨大消退,阴门开口缩小至关闭,颜色由紫转淡,呈正常淡红色,阴道口分泌物也大大减少。�
3.交配与繁殖�
麝鼠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产仔后2~3天可以“血配”,产后15天也可再次发情交配。但这两种情况,受孕机会很小,只有在第二个发情周期才能交配受孕。�
(2)交配多在水中进行,而且多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3)母鼠交配后第二天清晨,其阴道内可检查出公鼠精囊腺分泌物所形成的白色管状胶体栓,此栓如果排除,母鼠可再次接受交配,否则,不再接受交配。�
(4)接受交配的母鼠,绝大部分可以繁殖产仔。麝鼠属多胎次动物。�
(5)麝鼠的妊娠期很短,仅27~28天,每胎可产仔6~9只。一只母鼠每年理论上可繁殖20~25只。�
事实上,麝鼠的繁殖胎次、只数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种源、饲养管理水平、饲水条件、疾病防治等许多方面有密切关系。��
(二)生长发育特点�
1日龄麝鼠像粉红色小肉团;2日龄逐渐长出小绒毛,开始长门齿;10日龄时全身绒毛已较密,背面变灰黑或淡棕褐色,腹面灰黄,门齿已长达1毫米;12日龄可见前胸及后腹分别有呈八字状排列的6个和4个黑色的斑块;13日龄开始睁眼,个别的从18日龄开始;20~30日龄被毛基本长全,毛厚且密,门齿可达4~5毫米;100天后仔鼠发育开始减慢;到5~6月龄时已是成年鼠。�仔鼠在13~15天时,可以缓慢爬行;18天后,即有咬草叨草和游走寻食的动作;19~22天开始采食;22~26天有逃遁躲藏行为;23~29天开始下水游泳,相互打斗;30日可以独立生活,一般在26~30天时断奶;6月龄可以交配繁殖,一般讲,麝鼠最佳繁育年龄为1岁。麝鼠寿命4~5年,最长达6年。家养麝鼠的可繁殖利用年限为2~3年。
五、麝鼠的食物�
麝鼠极爱以水生植物为食,其幼芽、嫩枝、绿叶、果实及块根、块茎类都是上好的食物。陆生的野草、野菜及木本植物的幼嫩部分及果实也是很好的食物。栽培作物如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的茎叶以及谷物、豆类的种子等是重要的精料及补饲食物。�麝鼠以草类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吃得很少,一般只在植物性饲料不足或繁殖季节、麝鼠发生疾病期间需要补饲时,才偶尔吃些小型动物,如河蚌、田螺、杂鱼、泥鳅等。� 麝鼠的食物来源广泛,一般并不发生季节性短缺,但不同季节的食物,还是有不同的适口性。在越冬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