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的防治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龙井 133400)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一些过去并不常见的病症不断的出现,其中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就是目前黑熊繁殖或胆汁引流过程中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黑熊迅速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文章总结了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先后遇到24例同类病例的救治措施和经验,为黑熊肠脱出症的救治和预防提供临床资料。

 

1 发病情况

 

延边明日熊类繁殖场一怀孕熊,因取胆口感染,该熊用前爪不断挠,使其腹壁开裂,开始只是很少一部分肠管脱出,由于饲养员发现不及时,待发现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部分及大网膜、肠系膜同时脱出,大部分肠管已淤血呈紫红色,部分肠管已破裂。不久因出血过多而休克死亡。

剖检发现,在其子宫内有3个胎儿,经济损失达4万余元。

 

2 症状与诊断

 

在临床上熊腹腔手术后肠管脱出可分为部分脱出和全部脱出,部分脱出常发生于胆囊固定不良,胆汁外漏,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取胆熊。此时,首先脱出的一般为大网膜,然后部分小肠脱出,由于取胆熊每日引流胆汁,常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置,不至于造成经济损失。

而繁殖期熊的肠管脱出继发于腹壁疝,由于熊为散养,活动范围大,运动量大,常常不易观察到。或发生的比较突然,发病时因其他熊在场,隔离比较困难,延误治疗时间,并由于熊互相之间的撕咬而造成肠管全部脱出、破裂而死亡。

 

3 治疗与预防

 

3.1 治疗

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发现,马上手术治疗。将患病熊常规麻醉后,迅速将腹壁创口周围剪毛消毒,并用大量温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脱出的肠管,然后切开扩大创口两端,使嵌闭的肠管血液循环恢复。此时,如果发现肠管坏死,应及时切除,进行肠管吻合术,手术的同时注意强心补液,给与大剂量的抗生素。

 

3.2 预防

 

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常发生在活体取胆熊,所以活熊引流胆汁手术时一定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要求,各层缝合要确实、有效,术后要及时进行抗菌疗法,防止创口感染、化脓,防止腹壁疝及胆汁渗漏现象发生。如发生腹壁疝及胆汁渗漏,应及时手术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是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预防的关键。在利用引流胆汁后熊进行繁殖时,应对熊进行全身性检查,发现腹壁疝应及时处置,不让一只有问题的熊进入繁殖场地。

4 小结

4.1 黑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多发于做过活体引流胆汁手术的熊,由于手术过程中创口受到污染或肌层及腹膜缝合不良,造成手术部位出现腹壁疝。一种是胆囊固定在腹壁上不良,胆汁外漏,伤口愈合不良,使小肠及大网膜直接脱出体外。出现腹壁疝的熊继发肠脱出,主要发生于繁殖熊场中的母熊,由于在运动场中活动剧烈频繁,使腹壁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怀孕后期,胎儿、子宫体积增大,腹内压增高,便使疝囊壁不断变薄,最后腹壁破裂肠管脱出。

4.2 常规手术缝合皮肤、肌肉、腹膜要分层缝合。特别是腹膜和肌肉的缝合,如果腹膜缝合不彻底,会导致腹壁疝的形成,从而继发肠脱出。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力求伤口要尽量小,这样有利于组织的缝合,也就预防了肠脱出的发生。

4.3  加强腹腔手术后护理也是防治肠脱出发生的关键,尤其犬、猫科动物更为重要,因为它们都有舔创口的本能。必须护理好严防舔创口,防治伤口感染。与此同时,饲养员要保持熊舍清洁,观察术后的熊是否正常,如不正常要及时处理,必要时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4.4  腹部外科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原因:①术者粗心大意或对局部解剖不熟悉;②局部炎症、粘连严重;③麻醉不确实影响术中操作。

4.5  由于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有的继发于腹壁疝,所以在手术治疗时,会发现许多肠管粘连,此时应对肠管的粘连进行分离术。由于肠粘连严重,大多与腹壁有粘连,手术时极易损伤肠管。应在切开腹膜时选择创无粘连处,切开腹膜后再小心扩大腹膜创口。术中若发现已损伤肠管应扩大切口将肠管完全分离进行局部修补或重新吻合。

4.6 另外,熊场对手术的熊要有手术记录,特别是患有腹壁疝的熊。而继发于腹壁疝用于繁殖的熊,如果发生肠管脱出,则很难治疗。由于熊为散养,活动范围大,熊的运动量大,常常不易观察到。或发生的比较突然,发病时有其它熊在场,隔离比较困难,拖延治疗时间,并由于熊互相之间的撕咬而造成肠管全部脱出、破裂而死亡。所以,在散养前,应对熊进行仔细地检查。

4.7  熊腹腔手术后肠管脱出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同时给于大量的抗生素,防止伤口的感染。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