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疾病是一种由未知原因引起的椎间盘变形性变化,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或盘组织进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如果椎间盘的髓核或者纤维环突出到椎管内,脊髓就会受到物理性压迫,引起受压处乃至尾侧的神经障碍,这种病症被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疾病可见于各种品种的犬,其中腊肠犬发病率最高(45%~60%),考克斯班尼犬、贵妇犬和北京犬发病率次之, 德国牧羊犬和杂种犬也会患椎间盘疾病。已经证实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椎间盘突出的易发位置一般在胸腰区的T12 - T13和T13 - L1 之间或颈区的C2 - C3和C3 - C4之间。在所有的椎间盘疾病中,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最高。下面就犬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发病机理 �
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是椎间盘对压力的顺应能力发生改变,该顺应力主要取决于(1)髓核的亲和性(该亲和性与多糖类蛋白质的含量有直接关系,随年龄增长亲和性降低)。(2)纤维环机能的统一及其弹性。而病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a)脊�髓与其相对应椎管的直径关系。胸腰部的突出比颈部的突出更为严重。(b)椎间盘突出或脱离的程度。(c)压迫脊髓的物质(椎间盘物质增生与钙化、血块、类疝组织)的量。�
2 类型
HansenⅠ型:软骨营养障碍性犬种(英国小猎犬、达克斯犬、中国小狮子犬)易发。这些犬髓核的软骨样形成存在异常,幼犬阶段(8个月龄到2岁之间)易发生髓核的软骨化,继而髓核易发生变形。通常1岁左右全身75%的椎间盘会发生程度不一的变性(椎间盘软骨化,髓核变成一种颗粒状,逐渐失去缓冲能力)。变性的髓核渐渐发生营养障碍性石灰化,甚至连平常的运动都会引发急性的背侧纤维环的完全破裂,而至髓核挤入椎管。在此过程中,随胶原浓度的变化,水分和糖蛋白逐渐丧失,有时会继发上行性及下行性的出血性脊髓软化。HansenⅠ型多发生于年轻的犬,表现为急性经过,发病后有时会出现急性麻痹。突然发病后,从对侧麻痹发展到四肢麻痹,从上位运动神经元障碍到下位运动神经元障碍,直至最终发展为呼吸麻痹。
HansenⅡ型:多发于老龄犬,呈慢性经过。椎间盘的变性至老龄时都不明显,虽然发生了潜在性的纤维化,但髓核保持凝胶状,蛋白多糖含量高,胶原含量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8~10岁的犬多易发生以纤维环部分破裂和半圆形突出为特征的病症。在椎间盘对脊髓的慢性压迫过程中,由于局部缺氧会造成脱髓、轴索变性、软化。此时,由较粗神经纤维构成的运动神经通路比细的感觉神经纤维更容易受到损伤。此型椎间盘突出症多为慢性进行性脱出,呈不完全麻痹,其知觉几乎不消失。�
3 临床症状及分类 见表1和表2。
表1 颈部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分类 �
类别 临床表现 建议性治疗方法
Group1� 发病初期症状,只有颈部疼痛 采用内科的保守疗法以及预防性的造窗术比较适合
Group2 颈部疼痛反复存在 应该考虑使用外科的减压法和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物质
Group3 颈部疼痛长期存在并反复发作 有神经症状时,需实行外科减压术并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物质
表2 胸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分类
类别 临床表现 建议性治疗方法
Group1 腰背部痛,无神经症状 内科疗法加预防性的造窗术
Group2� 疼痛反复发作和/或伴有轻度或重度麻痹 采取造窗术以及积极的减压术并除去突出的椎间盘物质
Group3 严重麻痹 减压术或减压加开窗
Group4 麻痹并伴有下列症状:
� A有深部疼痛存在 减压术或减压加开窗�
B麻痹伴有深部疼痛丧失小于48 h 减压加硬膜外切开同时进行局部电刺激
C麻痹深部疼痛丧失大于48 h 内科疗法或实行减压加硬膜外切开术加电刺激
对于Group 1通常情况采用内科疗法是有效的,但对于在T11 ~12至L3~4 部位的突出,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应考虑采取预防性的造窗术。�
对于Group 2应采取造窗术以及积极的减压术并除去突出的椎间盘物质。部分Group 2病例和Group 3以及Group 4的轻症病例中,如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尽可能早地采取减压术和除去突出的椎间盘物质,是否采用造窗术则要由手术者自行判断。对于已经发生完全麻痹的Group 4病例的治疗方法还存在多种争议。通常对于Group 4A以及Group 4B应考虑在早期实施减压术。有报道称在深层疼痛敏感性消失后的12 h内实施减压术后,18只犬中有10只可以恢复。而相对的,在深层疼痛敏感性消失后的12 h到36 h内实施减压术后,4只犬中只有1只能恢复。由此报道可见确定深部疼痛敏感性消失后的时间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4 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为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问诊、全身检查、神经学检查、X线检查,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技术(MRI)等。
4.1 神经学检查 包括意识水平,脑神经学检查,步法和姿势检查等。�
4.1.1 姿势反应 检查神经末梢的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评价感觉机能的中枢认知,协调及随意运动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推车样步行。将患犬的两后肢或两前肢举起,让患犬用两前肢或两后肢走路。
(2)一侧立起,一侧行走:用于评价神经病症是否为对称性。
(3)弹跳反应:用于评价意识下的固有感受器损伤、运动机能障碍、测尺异常等。
(4)踏步反应视觉性·触觉性:感觉、运动机能或视觉异常的评价。
(5)意识下固有感受器感觉:位置感觉、运动机能制御异常的评价。
4.1.2 脊髓反射
(1)臂二头肌反射。用于评价皮肌神经和C 6 ~ C 8 脊髓节是否正常。在肘关节部位,把食指放在狗的二头肌远端位,用叩诊槌敲击手指。
(2)臂三头肌反射。正常犬无法发现的反射。主要用于评价C 7~T 1 脊髓节和桡骨神经的功能。把手指放在肘突起的近位端下方的臂三头肌初始位置,用叩诊槌敲击。
(3)膝外腱反射。评价大腿神经和L 4~6 脊髓节。保持膝关节稍稍弯曲,使膝外腱伸展,用叩诊槌敲击,诱发膝外腱反射。
(4)前胫骨肌反射。
(5)腓腹肌反射。
(6)屈曲反射。前肢评价尺骨神经和桡骨神经的分支,后肢评价大腿神经以及坐骨神经的各分支。用手指捏脚趾肉球部诱发屈曲反射。
(7)肛门(会阴)反射。评价阴部神经和S 1~3 脊髓节的机能。用止血钳或钝针头刺激会阴和外肛门括约肌,根据其收缩程度来判定。
(8)体干皮肌反射。刺激从第五腰椎开始向头部的颈胸结合部的背侧正中两侧的皮肤,判定是否能看到波状收缩。
痛觉过敏:痛觉的感受是在脊髓水平产生的,因此有助于确定特定病变部位。评价椎骨的横突和棘突,压诊脊柱两侧的背最长肌时,动物出现痛觉反应。�
深部痛觉:深部痛觉有无,对于判断预后很重要。识别和屈曲反射的差别很重要。抓住趾端或尾端,给以刺激,可以判定能否看到逃脱刺激的动作。�
LMN(lower motor neuron)—LMN受损害,将不能接受来自上位的神经传导,无法随意运动,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和急速萎缩。
UMN(uper motor neuron)—UMN受损害。为了缓解来自上位的抑制,出现反射亢进。肌肉发生紧张性麻痹和废用萎缩。�
4.2 X线检查
椎间盘脱出的X线摄影症状包括:
(1)盘腔狭窄。
(2)背侧椎间关节突连接间隙狭窄。
(3)椎间孔狭小。
(4)椎间孔透明度降低。
(5)椎管内盘物质的突出和钙化。椎间盘狭窄时椎骨的移动也会导致关节突联合的狭窄,因此减少椎间孔的尺寸;这样,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典型的表现出3种上述的X线摄影症状。椎间孔透明度的下降是盘物质突出及硬膜上的脂肪发炎的结果。进行侧面X线摄影时,仔细地调整患畜的位置以使得左右椎间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是很必要的,否则可能错误地显示为孔狭小或浑浊。必须根据动物的年龄及有无次要的骨变化来判定盘腔的狭窄。当没有次要的骨性变化时,可能是由于青年或中年动物发生急性(1型)盘脱出而引起盘腔狭窄。老龄犬的盘腔狭窄则可能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