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敢说是思路,因为我不是专业的设计院,更因为猪场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我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能误导朋友们。只敢说是思路,也是向别人学习用自己语言来表述吧。 1、现代化猪场设计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全进全出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不论你是多大的基础
母猪头数,都可以经过简单的规划让你在设计之初就为投产后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防疫需要。 下面以300头母猪为例列举一下全进全出规划流程: 一、设计参数: 1、基础母猪300头; 2、年产胎次2.3次; 3、母猪胎产活仔数10头; 4、综合初配分娩率92%,其中观察期返情率8%,散养期流产率2%; 5、空怀发情天数7天; 6、4周断奶,5周保育,15周育肥; 7、母猪淘汰率30%以下; 8、保育猪成活率98%; 9、育肥猪成活率99%; 10、公猪数6头,更新率1/3. 二、生产参数: 1、各阶段母猪头数计算: 每周分娩头数 =300*2.3/52=13.3头。 则,每周配种数=13.3/0.92= 14.5头; 定位栏观察母猪数=14.5*5=73头; 产房母猪数= 13.3*5=67头; 空怀母猪数=14头; 大圈散养母猪数=300-73-67-14=156头; 后备母猪数<300*0.3/3=30头。 2、保育及育肥猪数 5周保育,每周13.3窝,成活率98%,保育猪数=13.3*10*5*0.98=650头; 15周育肥,每周转入育肥舍保育猪数=13.3*10*0.98= 130头,育肥期成活率99%,育肥猪存栏数 =130*15*0.99=1936头 3、后备公猪数=6*1/3=2头 4、全厂存栏数=330+650+1936+8= 2924头。 三、猪舍设计: 1、大圈散养舍:饲养母猪156头,4台设备,每台占有效地面积至少120平方,猪舍尺寸为13.2*50米,一栋。 2、产房:提前1周上产床,4周哺乳,1周消毒,共需6个单元,每个单元产床14张,共计84张。设计两栋,双排,每排净尺寸为1.8*21=37.8米,3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过道1.2米,猪舍尺寸为8*42米。 3、保育舍:与产房一一对应,尺寸也一致。 4、育肥舍:每周转入育肥舍保育猪数=130头,15周育肥猪头数=1950头。按每头育肥猪1.2平方净占地面积算,需要提供有效利用面积2400平方。需要猪舍8栋,每栋尺寸一致,均为40*8米,走道0.9米,每排6个小圈,每个小圈面积3.6*40/6=24平方,正好可以饲养2窝24头育肥猪。每栋有效利用面积24*12=288平方,8栋共2306平方,可以满足需要。 四、料线设计: 1、大圈饲喂舍一条双料线,因为涉及母猪前后期换料问题,配合双料仓电子饲喂站; 2、定位栏观察舍一条料线; 3、2栋产房1条料线; 4、2栋保育1条料线; 首先是参数设计:1、母猪年产胎次,一般以2.2胎左右考虑,比较符合实际;2、其他数据新猪场的话要标准高一点,扩建的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考虑,不过提高管理水平和采用新模式这个数据要高一点。根据这个数据考虑全进全出,一般一周为一个周期。 其次还要考虑消毒问题:本例中,产房和保育房就是根据4周哺乳+提前一周进产房+一周消毒和5周保育+一周消毒设计的。然后是换料问题,本例中母猪电子饲喂站本身有2个料仓,可以实现母猪舍换料;育肥舍一般两周换料时间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本例中一栋舍2周可以上满猪,一条软蛟龙料线供料,要是定位栏模式的话要考虑母猪前后期料问题,按比例分开建,然后分开做料线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