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猪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消费结构的调整,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部份养猪场(户)环境意识差,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地下,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养猪生产中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这就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饮用水源的安全。我认为造成养猪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养猪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二是大部分养猪户环保意识淡薄,只注重养殖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养猪粪便随意排放,造成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低;三是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该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养猪粪便污染,实现养猪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合理规划猪场。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包括选址和猪场布局等。猪场地址要求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有一定坡度,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猪场周围环境安静,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同时远离工厂、屠宰场、医院等,以避免环境污染、防疫。猪场建筑布局合理。

  二、妥善处理粪尿和污水。一是对无力新建沼气池或其它环保设施的养猪场要推广发酵床技术,使其粪便达到零排放;二是对新建养猪场推进沼气池或其它环保设施建设。

  三、猪场绿化。绿化对改善猪场环境好处多,可明显改善场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并净化空气,阻留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减少噪音、防火、防疫、美化环境等。

  四、灭杀蚊虫。猪场易孽生蚊蝇,对人畜有害,因此要定时清除粪尿、垃圾等废气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同时使用杀虫剂等杀灭蚊蝇。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