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走环保健康养殖之路

  摘要: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为近几年来新兴的环保养殖技术,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及农业发达省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我市于200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市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成果、策略及相关问题作简要阐述,旨在交流经验,为其它县市推广该技术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微生态发酵床  养猪

  一、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

  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成熟于日韩,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大范围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微生态养发酵床猪技术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来垫圈养猪,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的粪尿排泄物。这样,不需要冲洗猪舍,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猪场,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优质有机肥。从而创造出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该技术应用于养猪生产,将猪只排泄物的无污染处理与养殖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源头上实现了养殖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增进了猪只健康和畜产品安全,而且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来处理猪只排泄物,消除了二次污染,提高了养殖收益。

  二、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的必要性

  仙桃市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市)和湖北省养猪大县(市),2008年,生猪出栏量达110万头,生猪产值近14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71.8%,养猪业拉动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50元。养猪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仙桃市生猪养殖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圈养方式,圈舍采用水泥地面,粪尿存积,恶臭散发,造成猪舍环境恶化,周围空气和水源环境受到污染,粪尿处理成为长期困扰养猪企业的一大难题。为遏制近年来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结合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的众多优势,使发展微生态发酵床养殖势在必行。

  三、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取得的成效

  仙桃市从2007年开始,积极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已建的部分养猪企业中开展试点示范,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2008年,全市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工作硕果累累,新建和改建猪场45个,猪舍总面积达 72242m2 ,其中发酵床面积 54364 m2 ,年可出栏生猪8万头。发酵床出栏生猪平均可比普通猪舍提前10天左右,而且生猪价格也比普通猪肉高出0.4元/公斤,仅此一项便可增加年利润320万元。同时该技术可为养猪场(户)节约大量药品,节水90%、节电60%、节料20%,大幅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四、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采取的措施

  (一)多方考察,广泛论证,积极稳妥引进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

  仙桃市地处中部,与东北地区气候反差较大,养殖环境存在巨大差异。针对发酵床养猪技术适应、适用性及料肉比、猪肉品质、投资回报率等诸多问题,市畜牧兽医局抽调人力,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专班。一是组织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市局先后三次组织人员分赴西安、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加快推广步伐。二是成立技术实验小组。安排专项实验经费,由畜牧科技术人员在常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上关猪场对发酵床养猪进行了全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出栏生猪的料肉比、出栏周期及猪肉品质等数据指标都要优于普通饲养方法。三是市畜牧兽医局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及我市生猪养殖者,以论证会、座谈会的形式集思广益,达到了广泛认同,认为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在我市切实可行,大有可为,值得大面积推广。

  (二)培植典型,以点带面,切实做好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推广工作

  发酵床生态养猪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还不被广大养殖户所熟悉和接受,需要政府和部门承担起示范推广的工作职能。一是积极引导,适时启动。仙桃市常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上关猪场和干河办事处袁市猪场分别于07年8月和08年5月从吉林和山东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先行者,他们在发酵床制作、垫料选择、菌种使用、发酵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使决策层、推广层、使用层对该技术由模糊到了解,有犹豫到坚定,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二是分点布局,培植典型。在每个镇、办、场选择1-2养猪户、共26户作为试点示范户。示范场为新技术推广提供了鲜活的样板,让广大养猪户不出远门就能认识和感受到发酵床养猪所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三)政策扶持,正面引导,充分调动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的积极性

  2008年第三期《仙桃调研》指出,我市沔城常盛养殖公司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的试验成功,已引起省畜牧局以及周边县市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抢前争先,加快推广,确保这一模式在我市一次性推广成功。市委书记周霁同志在《仙桃调研》上做出重要批示:速发各地学鉴。市畜牧兽医局向市财政局申报《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调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示范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请示》(仙牧函[2008]4号),并得到批准。全市对按标准建设的发酵床猪场给予补贴,补贴以发酵床面积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实施,并将发酵床推广工作进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养殖场(户)发展发酵床生态养猪的积极性。农民新建养猪场,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成为首选;还有不少养殖户放弃传统养猪舍,改建发酵床猪舍。2009年,市畜牧局将加大资金投入,把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引入高潮。

  (四)完善技术,强化服务,保障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稳步健康发展

  推广发酵床养殖,服务是关键。一是要不断完善技术。市畜牧兽医局下大力气加强技术研究,不断完善,进行技术本土化改造,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与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得到较好了的融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受到养殖户好评。二是强化培训。以举办技术推广讲座和进村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尽快为养猪业主所熟悉、所接受,所掌握,推动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全市的普及应用。

  (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宣传力度

  一是在我市媒体报纸上刊登该技术内容以及奖励政策,让养殖者加深了解,提高认识。二是选取技术应用成功典型事例记录在档,开辟专栏,在全市进行宣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定期召集各乡镇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举行技术推广督导会议,加强各乡镇对其宣传力度。四是举行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现场会,用事实说话,吸纳更多养殖户引进和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五是积极组织专车专人下乡宣传,并在科技下乡月发放技术册、宣传单,做到技术入户,入场。

  五、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发酵菌品种繁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偏高。目前市场菌种主要分为日韩进口菌种和国产菌种两大类,其中国产菌种主要产自吉林与山东等省,各种产品之间质量差别很大。正值微生态养猪技术推广时期,一些公司借机牟取暴利,生物菌售价偏离成本,高不可攀,使一些养殖户上当受骗。

  (二)垫料组成材料如锯末、稻壳等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目前市场上锯末价格对比去年已经翻了好几番,寻求新的替代材料已刻不容缓,针对江汉平原棉杆资源丰富的特点,我局已准备开发棉杆碎屑作为新的垫料组成物,目前已进入入场实验阶段。

  (三)床体中有益菌为好氧菌,每间隔三天,就要把上层垫料翻一遍,猪出栏后,整圈垫料要全部翻一遍,劳动量减少不是很明显。随时着该技术推广范围的扩大,以后要逐渐应用普及机械翻料。

  (四)猪群有自然形成定点排便的习性,生活在发酵床上的猪要改变这一习惯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虽然还存在少数不足,但该技术简单、实用、推广性强。通过我市2008年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减少环境污染又不增加投入, 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来处理猪只排泄物,能降低劳动强度并产出健康无病生猪,显著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对促进我市养猪业良性发展,走环保健康安全高效养殖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