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生长的饲料营养因素及对策分析

    现代集约化养猪业,在搞好疫病防制,利用生产生长性能优秀的种猪、采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体制的同时,关键还是离不开合理的、全面的饲料营养搭配,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目前,猪用饲料原料林林总总,产地各异,预混料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无论是原料还是预混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养猪场户的正常生产,造成不良后果。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现就影响不同阶段猪生长发育的饲料营养因素分析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并批评指正。

    一、原料的影响因素

    任何饲料原料都必须新鲜,无发霉、变质现象。

    1、 玉米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植物,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农作物,在美国、中国等国家栽培种植最多。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种,早熟的玉米呈圆形,顶部平滑、光亮质硬,富有角质,含大量蛋白质;晚熟的玉米粒呈扁平形,顶部凹陷,光亮度差,蛋白质含量低。玉米因所含淀粉丰富,粗脂肪含量高,所以是养猪所需的最重要的高能量原料。

    ①、收割时,玉米粒被破碎,可造成营养成分的降低,甚至产生毒素,因这些玉米粒往往已被高度污染,因此,在收获或贮运过程中,应减少或避免磨压,老鼠啃、虫咬等现象,避免其表皮和外壳的损伤。

    ②、收获时,未经晒干而贮藏的玉米粒,容易发霉变质,影响饲喂效果,严重时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可造成母猪假发情现象,严重影响生长。一般情况下,在贮藏过程中,玉米的水分应控制在14%以下,且注意防虫,才能避免发霉现象。据介绍,将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中,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因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需消耗袋中的氧,这样不仅使黄曲霉难以生长,其它霉菌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是经济方便,很有前途的防霉方法。

    ③、养猪所用饲料原料,为了防止发霉,多采用旧玉米而不是新鲜玉米因为旧玉米水分含量低,营养价值高。

    2、麩皮

    麩皮是由小麦经加工后的小部分胚乳、种皮、胚等组成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能量价值较低;粗蛋白含量高,达12.5~17%;B族维生素含量高,因此,除了作为能原与营养来源,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物理性质,比较松散,在猪的日粮中,为了调节营养的浓度和改变大量精料的沉重性质,麩皮可以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另外,麩皮还具有轻泻性质,产后的母猪给予适量的麩皮可以调节消化道的机能。使用麩皮饲喂猪时,应注意:

    ①、麩皮变质后,不能饲喂猪群,因为变质的饲料严重影响猪的消化机能,严重时造成拉稀等,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②、配合饲料中不能加太多的麩皮,因其吸水性强,饲料中太多的麩皮可造成猪只便秘。应根据猪只大小适量添加麩皮。

    3、豆粕

    大豆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分析,大豆含粗蛋白质36.2%,粗脂肪16.1%,由于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适合于作为猪的精饲料。而豆粕是大豆以榨油之后的附属品,属蛋白原料。

    ①、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中,豆粕的含量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要求而定,其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②、根据豆粕本身蛋白质的含量,适当调整其在配合饲料中的百分比。因为大豆产区发生自然灾害等情况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若不及时调整配方,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③、大批使用的豆粕,每批都要检验,一是检验有无掺假现象,有时往豆粕里可能掺有菜籽等;二是检验蛋白质的含量,以确保豆粕的可利用性和有效性。

    ④、豆粕颜色以浅黄色为主,太深则过熟。太浅则过生,过熟或过生的豆粕都会降低其利用率,影响猪的正常生长需要。

    4、鱼粉

    鱼粉属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也属于能量精料的范畴,但因其蛋白含量高,品质好,养猪业上主要是利用其蛋白饲料的特性。另外,鱼粉中钙磷的含量也比较高,能有效地补充饲料中钙磷的不足。

    ①、购买鱼粉时,首先要化验其纯度。由于鱼粉价格昂贵、利润高,因此,许多鱼粉都有掺假现象,主要以掺水解的羽毛粉、皮革粉或无机氮等,有的掺假率高达70~80%。这样的鱼粉,只靠常规方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很难检查出来,最好送有经验的检测部门或机构检测。

    ②、不是所有的配合饲料中都需要加鱼粉,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添加,达到既节约成本,又增加生产效果的目的。

    ③、购买鱼粉时,要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不用则已,若用就用质量有保证的鱼粉。

    二、添加剂及全价饲料的影响因素

    1、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添加到配合饲料中的各种微量成分,主要作用是为了平衡配合饲料的全价性,提高其饲喂效果,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动物疾病,减少饲料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及改进猪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其类型包括氨基酸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酶制剂、防霉剂等。

    ①、饲料添加剂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贮存完好的可在保质期内使用它,超过保质期的效果会明显下降;天气潮湿或贮存不好时,要根据情况及早用完。一旦有变质现象出现,立即停用。

    ②、好的饲料添加剂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技术不过关的厂家或生产商,其添加剂的稳定性也不可信。经试验对比后,选择使用效果明显,稳定性强的饲料添加剂,在生长正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经常更换,以免影响生长的正常进行。

    ④、一般饲料添加剂的用量比较少,但多以4%的为主,虽然,最多的可达25%,在配制全价饲料时,与饲料原料混合要均匀,避免成团或集中在一起的现象。混合不均匀时,整个猪群的生长发育不平衡,甚至造成猪的正常生长受阻止。

    2、全价饲料

    全价饲料是指由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经混合加工后制成的可直接饲喂猪只的饲料,规模较大的猪场一般采用场内加工的方式来配。

    ①、原料粉碎时颗粒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时,猪只难以消化,造成下痢;过小时,可造成猪胃溃疡或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说,除了特制的颗粒料或破碎料外,配合饲料的粒径大小依次为:小猪<中猪<大猪、种公、母猪。

    ②、配合饲料预混时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一般预混时间为5分钟左右。时间太短,各种添加剂等与原料混合不均匀,平衡失调;时间太长,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③、配合饲料从混合好开始,喂完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天,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当天喂完,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保存时间太长,特别是阴雨天气,饲料易发热变质,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也易氧化,从而影响饲喂效果。

    ④、配合饲料在猪舍内不易停放太长时间。猪舍内一般空气流通性差,氨气太浓,蚊蝇较多,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运到猪舍内的饲料最好当天用完,若需保存,饲料加工厂或仓库保存效果比较好些。

    ⑤、配合饲料的配制要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严格执行营养标准,分阶段配置。

    二、影响不同阶段猪只生长发育的饲料营养因素及对策

    1、影响种公猪的饲料营养因素及对策

    正常的瘦肉型生产公猪指日龄达8个月、体重大于120KG的生理发育正常的公猪。一般情况下,自然交配时,1岁以前,每两周使用3次或隔3~5天用一次;1岁以后,每周可使用3~4次或隔天使用1次或连用两天休息两天。人工授精用的公猪,1岁以前每3周用2次,1岁以后每周采精一次。由于使用频繁,因此,种公猪的日粮合理与否尤其重要。

    对于公猪的营养需要,美国(1998)NRC标准是公猪每天采食2KG饲料,其中粗蛋白13%、赖氨酸0.6%、Ca0.95%、P0.80%、蛋氨酸和半光氨酸0.42%,能量水平为13.66MT/KG。但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精液品质,很多猪场营养水平都比NR(标准高,有时蛋白质高达17

    ∽18%)。

    影响公猪的饲料营养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①、蛋白质水平

    由于公猪的精液中干物质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因此,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或摄入蛋白质量不足时,可降低种公猪的性欲、精液浓度、精液量和精液品质,另外,据有关资料表明,色氨酸的缺乏可引起公猪的睾丸萎缩,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机能。

 &n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