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垫料的混合
通常采用逐级混合方法,根据所建发酵床的面积确定各种原料的数量。先将菌种和辅助性原料(麸皮、米糠、玉米芯粉等)混合,这些辅助性原料流动性好,便于混合均匀,实行逐级递增混合。例如,根据床的面积确定需要菌种100 kg,先用100 kg的麸皮与菌种混合l遍,第2遍添加200 kg麸皮,第3 遍400 kg,一般3遍后再与锯末、秸秆等原料进行混合。如果所需菌种多,可以分多次进行预混合,然后再与大料混合。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搅拌机来进行菌种混合,然后再用推土机、挖机等机械进行大原料的混合。对于较小规模的养猪户,使用铁锹进行搅拌,每次一定要搅拌3遍以上,尽量多,否则可能出现发酵不均匀。以上是固体菌种的混合,当采用液体菌种时,可以稀释在水中,原料混好后,堆积发酵时再添加。
4 垫料的发酵
根据发酵场所不同,发酵分为舍内发酵和舍外发酵。①舍内发酵,顾名思义就是在猪舍内进行发酵的方法。将混合好的垫料,填入床内,每填10 cm,加1次水。做到垫料底层加水少一些,表层正常或稍多一些,这样水在重力作用下,会逐渐向下渗透,从而使整个床内含水量一致,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千万不可将水量平分,容易造成底层水分过多,发生霉变,出现死床。表层覆盖塑料膜或者编织袋。②舍外发酵,是将混合好的原料在猪舍外,就地堆成四棱锥形,边堆边加水,高度1.5 m左右,覆盖好塑料膜。夏天需要5~7 d,冬季10~15 d就发酵好了。不同地方发酵时间有所差异。发酵好的辨别方法:掀开薄膜,可以闻到香味,挖开垫料能看到白色的菌丝。这样就可以进猪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控制加水量呢?加多少呢?一般垫料含水量50%~60%,辨别方法是‘‘手握成团不滴水,落地即散手感湿”。
5 垫料的管理
只有垫料正常的发酵,才能为猪提供良好的环境。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①正常发酵的垫料温度是垫料表层下20 cm处的温度,处于40~55℃之间。低于40℃,则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能力减弱。注意,在夏季可以通过控制垫料温度,其低于40℃来抑制或者减缓微生物的发酵,从而达到猪舍内降温的目的。②猪在垫料上追逐跑动出现浮尘时,说明垫料湿度低,可以喷洒水或者菌种的水溶液;当垫料表面出现泥泞,有些稀的话,就是湿度太高了。必须添加新鲜的干垫料,并翻挖。⑧如果出现氨气,臭味严重,同时伴有水分偏多、垫料泥泞,说明微生物的发酵能力很弱。此时必须添加菌种,配以大翻挖(从底层整个翻挖)垫料,适当添加新鲜干燥的垫料。
作者简介:杜晓光,1980年出生,男,汉族,山西宁武人,畜牧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