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容易养猪难

“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昨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作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魅力人文”讲座,他鼓励现场3000多名学子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毕业后勤奋创业。(11月4日《武汉晚报》)  中国有句俗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在我看见这位诸多头衔的教授语出惊人的时候,我瞬间就想到了这句话,而同一瞬间,我自卑了,因为我没见过猪跑,至于猪肉么,已然是快吃不起了。当然,吃不起猪肉的我还是知道猪肉的超自然昂贵的。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很现实或是说很实用,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真的是什么贵就要卖什么嘛?猪肉为什么贵?没人养,为什么没人养,因为成本高,那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又有什么本事说比那些资深的饲养者更能养出肉美价低的猪呢?对于这位诸多头衔的教授的话,我很失望,当然我不熟悉这个人,不熟悉他的理念,只是对于他的这个论断,我很失望。  失望有一,学而不能致用。商贸学院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一定是满怀壮志,充满激情的,如果毕业那天,他的心中却是养猪肉卖猪肉,我想这是悲哀的,至少这样的思想变化过程是悲哀的。职业是没有高低之分,可是却有分工不同。如果念了四年的大学却去养猪卖猪的话,干嘛不一开始就直接去养猪呢?难不成要带着马列毛邓三去给猪进行思想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出高智商高觉悟的猪么?在我看来,学以致用就是最直接最有成果的学习。我学习了四年,苦读了N多年,步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要认清分析当前形势。什么叫当前形势?不要再欺骗我们了,还不就是重新学习么?还不就是告诉我们,以前的那些日子大多数的时光都已经失去了社会意义。这就是悲哀,社会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失望有二,不严谨。做学术的就应该严谨,做学问就应该严肃。我不是反对教授身兼数职,只是我很疑问的是,那么多的职位真的能面面俱到兼顾全部么?倘若一个博士在做学术的时候遇见了疑难遇见了困惑,这时呼叫了他的导师,这时却发现他得导师在外面做讲座,在外面指导别人如何正确养猪,他会怎么想?如果他以后做了博导,他会怎么做?我只知道,最坏的结果就是代代相传,博导不导学术却指导别人放弃自己的知识。我记得我奶奶曾经跟我说过,学一门,专一门。学问是钻研出来的,学问是要靠人的一生去琢磨的。没那么多的大神,没那么的天才,博导不去指导学生,四处任职,学问怎么能研究出来,学术怎么会经得起推敲。这样一个道理连我年过八十的奶奶都知道,难不成那些学术强人不知道么?  面对多变的社会,我们往往被教育要适应社会,要分析形势作出选择,可是我疑问了,如果今天的形势与明天不同,我是不是要两天内掌握如何养猪和养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说社会变了,我就要变了,这样的潜规则不是好事,至少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是好事。我们会不断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瑰宝渐渐已经找不到了。这样的思想会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每个人都去画油画了,笔墨纸砚怎么办?扔进博物馆仅供参观么?会不会太奢侈了。  我们不能说看着社会学习,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人品都必须是最真实最贴切自身的。一个人在哪方面有天赋有兴趣都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样的发展才最自然,最人性。今天养猪,明天卖的日子太过浮躁,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去研究,研究整个社会。吃肉容易养猪难,不要让形势牵着鼻子走,人就得活出个性,活出自己的特色。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