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协会CRC提供经费,悉尼大学的MichaelBertoldo、ChrisGrupen和TrishHolyoake几位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确定了
母猪季节性不育的一些重要风险因素。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揭示的重要信息是,在下列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母猪出现季节性不育的风险最大: 1、胎次达到6胎或以上 2、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超过6天 3、早期断奶 4、断奶
仔猪头数少于8头 5、有趣的是,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在一年其它季节中会影响母猪妊娠率和繁殖力的因素,这说明不论季节,繁殖率有问题的母猪或管理欠佳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季节性不育。 6、后备母猪当中几乎也完全是这种情况。那些对性成熟刺激最不敏感的后备母猪在夏季或秋初出现性成熟延迟的风险也最大。不仅如此,而且从25周龄左右开始定期提供公猪接触可以降低季节性性成熟延迟发生的比例,但不能完全消除。 7、在群养系统当中,
饲料竞争程度高,那些社群地位低的后备或经产母猪表现出季节性不育问题的风险最大。 有哪些新动向? WilliamvanWettere博士和PaulHughes教授最近在Roseworthy开展的养猪协会CRC研究项目说明,季节性不育方面有两条重要的因素: 1、夏季/秋初母猪在发情阶段排卵的时机可能有所提前 2、配种后第3周和第4周当中妊娠支持激素水平可能比较低。 养猪协会CRC资助的在悉尼大学进行的其它研究(DrsBertoldo、Grupen&Holyoake博士)显示,季节性不育阶段母猪排卵的质量可能不如其它阶段。这可能造成受精过程质量差、受精卵不能发育到胚胎阶段之后,和/或黄体形成质量差,造成孕酮分泌量减少/不足,这种激素是支持妊娠所需的关键激素。 如何降低季节性不育的影响? 现实当中,我们对季节性不育的原因尚无足够了解,无法根除这个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是按照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证明有效的那些步骤去做,以便缓解这个问题造成的影响。这样的话,比如说,我们就要注意上文列出的那些重要风险因素。 同时我们还应考虑到: 1、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母猪和断奶母猪的营养摄入 2、为泌乳母猪和断奶母猪提供降温措施 3、断奶后提供更多的公猪刺激促进发情 4、断奶和交配/授精之间将母猪群养 5、后备或经产母猪混群时,要确保同群母猪的体重级别相同 6、确保后备母猪和断奶经产母猪的饲养空间不要过于拥挤 7、交配/人工授精要选在一天当中较凉爽的时间进行 鉴于最新的研究显示夏/秋阶段母猪排卵可能提前,季节性不育时期内要增加发情检查的频率至每天检查两次,不论在断奶后第几天检测到母猪发情,都在第一次检测到发情时实施配种/人工授精。第一次配种/人工授精实施之后,其它配种/人工授精可以24小时为间隔照常进行。 假如窝产仔数相对减少,可在妊娠日粮当中添加甜菜碱,每吨2kg。从配种/人工授精到配种/人工授精后至少四至五周这段时间,将配种/人工授精的后备和经产母猪个体饲养,或饲养在稳定的组群当中(将妊娠早期的后备母猪混群会构成风险,尤其是配种/人工授精四天之后),至少在妊娠前四、五周,对已配种的后备和经产母猪要实施个体饲喂。配种/授精后头三、四天当中降低后备母猪的饲喂水平(最多2.3kg/天),对于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这一措施对更高胎次的母猪看来没有效果,并且假如在一年当中的其它时期对所有母猪采取这种措施的话,还会影响繁殖性能),从配种/授精后第四天开始提高饲喂水平(每天3kg以上),持续进行四至五周。配种/授精后第18天至第32天之间对后备/经产母猪进行更频繁、更严格的返情检查。配种/授精后第四周进行一次良好的妊娠诊断,三至四周之后再进行一次。 除了进行这些调整之外,也要改进计划,根据预期的季节性不育情况准备出额外的后备母猪,以便填补分娩率下降造成的缺口。然而,这样做的过程当中不应造成后备母猪过分拥挤,也就是说,不论后备母猪有多少头,必须保证每头有至少1.8平方米的空间。 最后,季节性不育阶段倾向于恰好和员工休假的高峰重合,这方面需要仔细安排,确保每周都有几位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员工在岗。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