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猪群的饲养管理(2)

七、最大限度增加产仔频率——断奶日龄最大限度发挥母猪生产力的措施包含尽量缩减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母猪繁殖周期中主要的非生产期处在产仔到下一胎受孕之间。一般的母猪在哺乳期不发情,只有等仔猪断奶出窝后才开始发情继而受胎。有许多刺激因子可以诱发产仔大约21天以后的哺乳期母猪发情。比较见效的刺激措施有:将母猪连同整窝仔猪搬迁到一个新的场所;将不同的母猪和仔猪混群;特别有效的是将母猪圈安排在成年公猪圈附近。但上述做法很难编入大规模商品猪场的操作程序中去。因此在生产实际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仔猪的提前断奶来缩短母猪的产仔一受胎间隔时间。猪的自然断奶发生在仔猪8周龄到12周龄之间,此时母猪的产奶量降入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自然断奶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古典的传统管理都采用仔猪8周龄断奶,而现代商品猪生产管理程序将断奶时间大大提前,往往采用10-28日龄断奶。有些国家出于保护动物利益立法规定仔猪断奶的起码天数。例如,很多欧洲国家禁止仔猪21日龄以前断奶,还有些国家禁止仔猪5周龄以前断奶。表3从理论上总结了早期断奶提高了母猪的产仔频率和生产力水平。理论上的推算指出,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断奶仔猪数就会提高1头左右。但是提早断奶的执行远不是将母子分开的日期提前就能了事的。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早期断奶的仔猪需要高度专门化的饲料和培育设施,也需要高素质的饲养员和高水平的管理。此外,由于每周都集中在一、二天进行早期断奶,每周断奶仔猪的日龄总有些参差不齐,因此每批断奶仔猪中都有一些较幼小的个体需要特殊照顾。由于上述原因,仔猪早期断奶会提高饲养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母猪增产的利润。再者,仔猪断奶如果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受孕时间的间隔会拖长,下一次的受胎率和产仔数都会降低,这也会给母猪生产力带来不良影响。表3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生产力理论值的影响a项目初生7日龄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妊娠期,天数114114114114114114哺乳期,天数0714212835断奶至再妊娠间隔,天数101010101010繁殖周期总长度,天数124131138145152159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2.942.792.642.522.402.30每头母猪每年生产的仔猪头数26.525.123.822.721.620.7a假定每窝育成9头断奶仔猪最佳经济断奶日龄(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的断奶日龄)随具体生产条件而异。如果某猪场的仔猪在3周龄前断奶导致了饲养成本的增加和母猪的减产,那么该猪场的最佳经济断奶日龄很可能落在21和25龄之间。在有些情况下断奶提前到10—14日龄反而更有利可图。这种早期断奶日龄已被某些国家广泛应用,特别是美国。在美国像加药早期断奶(MEW)和隔离早期断奶(SEW)这样的早期断奶专门化管理程序结合多点式养猪生产体制(在断奶时通常把仔猪运到别的培育场去养)是导致10—14日龄早期断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有多种因素促成了这种应用。首先,猪农希望在仔猪的被动免疫水平降低之前就让它们离开本场母猪转至他场以免受本场疾病的传染。其次在美国多点式养猪体制下,个体猪农通过合同契约组织起来养猪的情况日渐增多。如3个不同地方不同猪场主共同拥有繁殖场、培育场、生长肥育场的情况也属常见。多点式养猪场模式使猪农能集中精力专攻养猪生产的某一个环节,与单点式养猪场(独立全面)在同样规模的前提下比较,多点式养猪场的投资较少,猪粪的处理量亦较小。诚然,10-14日龄早期断奶会给母猪生产力带来不良影响已成定论,但是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多点式养猪模式中改进了健康水平和增加了生长速度则可以抵消早期断奶给母猪带来的低产损失。八、最大限度增加产仔频率——断奶至再配种的时间间隔母猪断奶后的主要管理目的是使母猪尽早怀胎,并使下胎产仔数尽可能的多。母猪断奶后开始发情的时间变异颇大,但一般多在断奶后的4—6天。现已得知影响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的因素有母猪的胎次、泌乳期长短、季节、遗传品系。头胎母猪断奶至再发情间隔较长;此外泌乳期较短的母猪,炎热环境中的纯种母猪(相对于杂种母猪来说)断奶到再发情时间较长。虽然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发情,但一般商业猪场母猪的断奶到怀胎时间间隔长达10—15天。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有许多,包括有一部分母猪不发情,或配不上,或怀胎后早期流产。这一阶段母猪的管理重点放在发情鉴定和把握准确的配种或输精时间,这和前面讨论的母猪配种期管理相同。关于合理饲养断奶至再配种期母猪的论述颇多。有人倡导母猪断奶后停食1—2天以减少乳汁分泌,促进乳房干乳。然而母猪泌乳的主要刺激是仔猪吮吸乳汁过程,断奶本身就可以导致母猪停止乳的合成,因此给断奶母猪禁食是没有可信的依据的。也有人建议给断奶到发情期母猪加强饲养,可以增加排卵率。但是关于上述问题还没有一个黑白分明的科学定论。此外,母猪的排卵一般是无限的。不过哺乳后期的母猪通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如果在断奶到发情期对它们进行不限量饲养将有助于它们恢复能量平衡从而有可能提高排卵率。在采用妊娠母猪群饲猪场中母猪断奶后在某一阶段必须与其他母猪合编成群。母猪合群时的剧烈打斗可使母猪受伤并影响到生产水平。因此混群时间是很重要的。有报道指出如果母猪在妊娠早期特别是胚胎着床期(大约妊娠12—24天)合群,则可能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和产仔数减少。母猪在断奶时合群似乎对将来的产仔数影响最小,但是这样合群的母猪到了发情期会相互爬跨造成外伤增加了跛行母猪和淘汰母猪。生产上常用的办法是把断奶到发情的母猪分别关在单栏中直到配种以后。在母猪妊娠的第一周进行合群,此时胚胎着床尚未开始。九、分期断奶和限制哺乳分期断奶的做法是在母猪断奶前数日先从窝中取走一些仔猪,剩下的仔猪数日后再行断奶。一般是把个体大的先取走以便小的仔猪获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断奶体重。个大的仔猪可以在10—14日龄顺利断奶并在适宜的营养、猪舍、管理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减少了断奶时个小的仔猪的数量,结果是断奶后仔猪总的生产水平提高了。取走个大的仔猪对母猪来说是减少了吸乳刺激,使母猪的断奶到发情时间间隔略有缩短(大约1天)。因此分期断奶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提高个小的仔猪的断奶体重。分期断奶的技术关键是什么时候取走一部分仔猪?取走多少?正常的做法是在断奶前7天左右取走窝中的一半仔猪,留下的仔猪不得少于5—6头以维持对母猪的吸乳刺激防止母猪在断奶前发情。限制哺乳的做法是每天将仔猪从母猪身边移走一段时间,意在减少对母猪的吸乳刺激和缩短母猪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Matte等(1992)总结了10篇研究限制哺乳的论文,发现限制哺乳使母猪的断奶到发情时间间隔平均缩短了3天。上述研究条件中仔猪断奶日龄为21—35,每天仔猪限制吸乳的时间为3—12小时,限制哺乳的天数为9—25。限制哺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尚不清楚,再加上限制哺乳的操作需要投入大量劳力,这样就影响到该技术措施在实际中的应用。十、管理种公猪对一个成功的繁殖群体来说,公猪和母猪同样重要,但种公猪的管理往往被忽视了。后备公猪经过性能测定在6—7月龄编入种群。它们常常是在与母猪隔离的环境下养大的,因此在6—7月龄时还没有性成熟也没有经验,必须对它们进行调教使它们能够有效地配种。公猪舍和环境公猪舍的基本要求和其他猪舍相似,应该是清洁、干燥、舍内舒适,温度和空气质量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年公猪需要的适宜温度变动在12℃到18℃之间,随猪舍类型而异。在高温环境中公猪饲养管理的特殊问题是热应激会严重影响精子的产生,也会影响公猪的性行为和性欲。公猪睾丸温度低于体内温度几度对产生精子最为有利。在热环境中如果睾丸温度高于适宜温度则可以引发畸形精子和原生质滴从而导致精子活力和受精率的降低。当环境温度高于27—30~(2时公猪通常会发生热应激。热应激似有滞后效应,如果公猪在受到热应激以后的2—6周配种,那么公猪的配种成功率和与配母猪将来的产仔数都会降低。高温环境不但影响精子产出,也影响公猪的性兴奋和性欲。高温环境中的公猪只能勉强配种或根本不配种。公猪舍的设计要便于公猪在高温季节纳凉散热,这一点对维持高温季节公猪的受精能力至关重要。在低等或中等湿度条件下蒸发冷却手段(喷水、喷雾、淋水,公猪在泥潭中打滚)极为有效。也可以将蒸发冷却后的凉爽空气导入公猪舍给公猪和舍内结构降温,这种做法在商业猪场日渐增多。有关光照时间对精子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有些研究指出公猪每天接受12小时以上的光照不利于精子产生。在实际生产中,每天10小时光照似乎足以满足公猪生产精子的需要。成年公猪宜单圈饲养,以防相互打斗致伤。公猪舍可以造成带集约个体栏的宽敞猪舍或便于自由运动的圈舍。每头公猪需要的猪舍面积为4.5平方米(全漏缝板地面或部分漏缝板地面)或6.5平方米(无漏缝地面)。公猪舍、配种圈、母猪舍之间相对位置的设计很重要。良好的设计能有利于公猪和母猪的接触和配种圈的出入。此外地板的设计一定要防滑,以免种猪受伤。配种管理影响公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猪的配种(或人工采精)频率。配种频率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公猪的繁殖力。公猪生产精子的能力随年龄而增加,年青公猪(10—12月龄以下)的配种频率应低于l岁以上的公猪。配种过频会导致公猪精子减少和性欲减退。1岁以上的成年公猪建议配种频率为每周3—5次,12月龄以下的公猪相应为l一2次。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