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猪产业效益--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

仔猪断奶前死亡是养猪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损失。然而,如果管理得力,很大一部分断奶前死亡损失可以避免。减少断奶前死亡所需要的最大投入是饲养管理人员的时间和技巧。

       仔猪死亡的原因因各猪场而异,但大多数调查表明,断奶前大部分仔猪的死亡是由多项原因造成的,这包括母猪的挤压、寒冷、饥饿、虚弱或疾病等因素单独或综合而造成。

       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降低死胎,一方面是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

        一、将死胎提出来,是因为大多数死胎仔猪在分娩的时候仍处于存活状态,因而这部分损失也被作为断奶前死亡而加以统计。分娩期间仔猪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窒息而造成,如果脐带损坏或断裂,则仔猪必须在短时间内产出,否则就会死亡。分娩拖延的时间越长,脐带断裂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死胎率也越高。而,采取措施大大降低这一死亡率是有可能的,这些损失对于生产来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降低母猪死胎应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2摄氏度以下,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问题

       通风速度:二氧化碳水平应低于150ppm

       母猪体况:妊娠期间要按要求控制养分摄入以利于体重控制,母猪体况过肥容易出现难产,延长分娩时间,增加死胎率;在避免母猪过肥的前提下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日粮配合合理,养分齐全,保证可以供给仔猪足够的营养

       母猪日粮中的纤维水平:以6%较为适宜

       母猪年龄:四产以上的母猪死胎率增高

       疾病:避免一起繁殖性疾病的病毒病等

       遗传因素:与猪的品种等有关

       二、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预防断奶仔猪的死亡,一方面是仔猪本身,另一方面是母猪,最后一方面是环境

       (一)首先从仔猪来说,提高仔猪初生重、提高仔猪活力以及提高弱小仔猪的竞争力都是必要的,这里主要介绍几点日常护理方面的重要措施:

        1、做好保温工作: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技能处于未成熟状态,仔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此时的保温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秋季都是至关重要的

       2、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2~3天吃到初乳对于初生仔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产后即使哺乳可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

       3、补充饮水:出生后3~5天,供给适量温水,加少量食盐和麦麸

       4、及时补铁:仔猪生长快,铁需要量大,母猪在哺乳期间供给仔猪的铁量不足5%时,仔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仔猪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办法最好是在仔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注射补铁剂

       5、及早补料: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仔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6、实施早期断奶: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仔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仔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仔猪死亡

       7、做好预防工作: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此外还要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降低仔猪疾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二)从改善母猪方面来降低断奶前仔猪的成活率,可以从提高母猪泌乳力等方面考虑

       1、提高母猪泌乳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限制母猪妊娠后期的采食、增加饲喂次数、喂湿拌料、保证足够的饮水、降低产房温度(低于22摄氏度)、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

       2、采用高脂肪日粮:仔猪出生时皮下脂肪很少,再加上其被毛稀疏,因而对冷非常敏感,因为体脂肪可被用来作为仔猪的能源以维持体温,但仔猪的体脂含量很低,容易很快被耗尽,这样就会使仔猪非常弱,丧失了及时从母猪身边移开的能力,因而往往被母猪压死,向母猪日粮中加入脂肪可以提高母猪的产奶量和乳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而言,喂的脂肪含量越高,仔猪的反应效果越好。一般至少在母猪产前一周或产后一周内喂高脂肪日粮,日粮脂肪含量以 7.5 %和 15 %为宜。之所以要提前一周就是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母猪在生理上有一个调整适应期以利于脂肪的吸收并及时转运到乳腺中去

       3、寄养:当仔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需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仔猪均由人工辅助

       4、采用产床:产仔母猪采用产床,产仔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仔猪及仔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仔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

      (三)改善环境,提供良好的产房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温暖,干燥,无贼风,不会被母猪压死的安全环境,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很是重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