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母猪哺乳期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

 本研究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中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以此来提高母猪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量对哺育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分娩日期相近的大约克初产母猪1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头母猪,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分别饲喂4种泌乳期日粮:18%CP(A)、16%CP(B)、18%CP+0.2%Lys(C)、16%CP+0.2%Lys(D)。哺乳母猪自由采食。结果表明: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可以增加母猪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量(P<0.01),同时(1)提高了仔猪断奶存活率、断奶窝重(P<0.05)和平均日增重(P<0.01);(2)猪的泌乳期体失重减少,断奶-发情间隔缩短(P<0.05)。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初产母猪在整个繁殖群中占有30%左右的比例,其繁殖率的高低对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但是,在大多数猪场,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在哺乳期都饲喂同一种哺乳日粮,这对初产母猪极为不利。Campbell博士在最近的一篇综述中,特别强调了泌乳母猪料不能为初产母猪提供足量的赖氨酸。初产母猪维持泌乳量及后来繁殖性能的营养需要量,明显大于较成熟的母猪,而且,初产母猪对蛋白质或氨基酸摄人量比所采食的能量更为敏感。与饲喂常规赖氨酸水平的泌乳期初产母猪比较,增加氨基酸供给量肯定可促使泌乳量增多和仔猪生长加快。近年来许多研究也表明,母猪的蛋白和赖氨酸需要量超过NRC(1988)标准(Stahly等,1990;Johnston等,1989)。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试验分为 A,B,C,D4个组,日粮为16%、18%两个蛋白水平,再在两种蛋白水平的日粮中添加0.2%Lys成为另外两种日粮。选取24头约克夏初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头母猪,分娩前一周开始饲喂,分娩后每组择优选择4头哺乳母猪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方案见表1。

  表 1试验设计方案
  处理组 A B C D
  日粮 18%CP 16%CP 18%CP+0.2%Lys 16%CP+0.2%Lys
  试猪头数 4 4 4 4
  
  1.2试验动物
 
  选取编号准确、体重和生产日期相近、健康的纯种初产约克夏母猪24头,妊娠前期的饲料及饲养方式完全一致,在预产期前7天转人消毒过的试验分娩舍,开始饲喂试验日粮。母猪分娩后,检查母仔的健康情况,择优选16头作为试验哺乳母猪,并通过寄养、并窝等方式使每头试验母猪带仔猪都为10头。

  1.3饲养管理
  1.3.1母猪。试验母猪在预产前7d,经检查合格后进人彻底消毒的分娩舍单圈饲养,由专人负责,开始饲喂试验料,产前逐渐减料,分娩前用0.2%的高锰酸钾液对母猪全身进行擦洗消毒。

  母猪分娩后24h内,通过寄养、并窝等方式,调整仔猪,使每头母猪均带仔10头。第一天饲喂母猪1.5kg饲料,随后每天增加0.5kg,4d后实行自由采食,日喂3次(7:00,15:00,22:00),使用少量多添的方式,使哺乳母猪采食充足,并且尽量使料槽无余料为宜,供水充足。

  1.3.2仔猪。由专人负责仔猪的接生工作,仔猪产出后立即用消毒过的干毛巾擦干其口腔内及体表的黏液,用钝器剪断仔猪的脐带(仅留5cm左右),并用碘酒消毒;仔猪出生后立即称重、剪牙,24h内打耳号;尽早让每头仔猪吃上初乳,并按前弱后强,结合自愿的原则(即先让仔猪自己选择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体重较小的仔猪吸吮前三排泌乳量大的乳头,而体重较大、健壮的仔猪吸允后面的泌乳量少的乳头)固定奶头。仔猪用红外灯进行保暖。

  仔猪按猪场常规程序免疫, 3日龄颈部注射牲血素2m1/头,7日龄开始补料,28日龄断奶,转人仔猪保育舍。

  1.4试验日粮及营养成分
   
  参照NRC(1998)初产母猪营养需要和中国饲料数据库(2003)配制试验组哺乳母猪日粮。高蛋白日粮各营养指标均达到初产母猪营养需要,低蛋白日粮除CP外,其他各营养指标也达到初产母猪营养需要。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见表2、表3。

  表 2 日粮配方
  处理组 玉米 (%) 豆粕 (%) 鱼粉 (%) 麦麸 (%) 膨化大豆 (%) 棕榈油 (%) Lys 添加剂 (%)
  合计 (%)
  A 61.2 19.73 2.47 4.19 7.4 1 0 4 100
  B 67.6 16 2 3.4 6 1 0 4 100
  C 61.2 19.73 2.47 4.19 7.4 1 0.2 3.8 100
  D 67.6 16 2 3.4 6 1 0.2 3.8 100

  表 3 营养成分
  处理组 DE(MJ/kg) CP (%) Ca(%) P(%) Lys(%) Met(%) CF(%)
  A 13.88 18 0.75 0.60 0.96 0.29 2.65
  C 13.88 18 0.75 0.60 1.16 0.29 2.65
  D 13.87 16 0.75 0.60 1.02 0.27 2.44
  
  1.5测定指标

  1.5.1 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用称量范围为50kg的磅秤称取初生窝重,仔猪调整后再次称窝重,第7,14,21,28d早晨称仔猪窝重,准确记录仔猪发病、死亡情况和断奶活仔数,计算成活率、平均断奶个体重。

  1.5.2 母猪采食量、体失重和发情间隔。准确记录每头母猪每天实际采食量(饲喂量及剩余量之差);在母猪分娩和断奶当日,即第1,28日清晨,空腹测定体重;记录初产母猪断奶至再次发情的时间间隔。

  1.6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进行初步处理,运用SPSS1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哺乳仔猪生产性能

  各组仔猪生产性能统计见表 4。

  表 4 仔猪生产性能
  处理组 A B C D
  初始窝仔数 (头) 10 10 10 10
  初始窝重 (kg) 12.7±1.00 12.25±0.64 12.62±0.86 12.87±0.86
  初始个体重 (kg) 1.27±0.10 1.225±0.64 1.262±0.86 1.287±0.86
  断奶窝仔数 (头) 9.25±0.96 9±1.14 9.5±1.0 9.25±0.96
  成活率 (%) 92.5±9.57 90±14.14 95±10.0 92.5±9.57
  断奶窝重 (kg) 67.53±7.57ab 62.21±4.49a 74.79±8.91b65.85±4.57ab
  断奶个体重 (kg) 7.3±0.21AB 6.92±0.16A 7.87±0.30B 7.12±0.49A
  窝日增重 (kg) 1.96±0.26AB 1.75±0.29A 2.22±0.29B 1.89±0.14A
  个体日增重 (kg) 0.21±0.01AB 0.194±0.00A 0.234±0.01B 0.205±0.01A

  本试验为了减少窝仔数和初生重带来的误差,在母猪分娩后的24h内,对仔猪进行了调整,使每窝仔数和起始窝重处在同一水平,这样就减少了窝仔数和初生重对试验带来的误差。
 
  从表4分析可看出,当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蛋白质含量相同时,添加0.2%的赖氨酸明显提高其哺育性能,但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试验组C比A,试验组D比B分别提高了仔猪断奶成活率2.5%;断奶窝重分别提高了10.75%和5.85%;窝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27%和8%;断奶个体重分别提高了7.8%和2.89%;平均个体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9%和5.67%。

  论是否添加赖氨酸,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的蛋白质水平都明显提高了母猪的哺育性能。试验组A比B,C比D分别提高了仔猪断奶成活率2.5%;断奶窝重分别提高了8.55%和11.82%;窝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2%和17.46%(P<0.01);断奶个体重分别提高了5.49%和10.53%(P<0.01);个体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76%和14.15%(P<0.01)。由此可见,在仔猪生产性能指标中,高蛋白组明显优于低蛋白组,尤其是添加了Lys,其提高幅度更大。

  另外,当哺乳母猪蛋白质水平从16%提高到18%,并添加0.2%的Lys,对其哺育性能影响最大。由表4可知,试验组C比B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5%,显著提高了仔猪的断奶窝重(P<0.05),极显著提高了仔猪窝日增重、断奶个体重和个体日增重(P<0.01)。

  2.2母猪日采食量、体失重、发情间隔

  各组统计见表5。

  表 5母猪采食最、体失重、发情间隔
  处理组 A B C D
  日采食量 (kg) 4.039±0.21 3.919±0.92 4.069±0.25 3.966±0.18
  CP摄入量(g/d) 731.8±37.97B 630.5±15.65A 737.3±45.64B638.0±28.42A
  Lys摄入量(g/d) 38.77±2.01B 32.13±0.80A 47.20±2.92C40.45±1.80B
  体失重 (kg) 15.13±5.36 18.15±5.76 14.75±5.24 17.85±5.41
  发情间隔 (天) 6.08±0.64a 7.70±0.48b 5.95±0.80a 7.05±0.74ab

  注:不同处理的数据肩标带有相同字母或者没有肩标的表示差异不显著,带有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0.05),带有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0.01),以下相同。

  从整个哺乳期(28d)来看,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添加赖氨酸对母猪采食量影响不大(P>0.05),但却显著提高了母猪泌乳期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摄人量(P<0.01),降低了母猪泌乳期体失重(P>0.05),缩短了断奶至发情的时间间隔(P<0.05)。

  当初产母猪泌乳期日粮蛋白质水平从16%提高到18%,并添加0.2%的赖氨酸时,即试验组C比B蛋白质日摄人量增加16.94%,赖氨酸日摄入量提高46.90%,差异均极显著;发情间隔缩短了1.75天,差异显著。

  3讨论
  
  3.1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证明,在仔猪起始窝重和个体重相近的基础上,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的蛋白赖氨酸水平能增加母猪泌乳期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摄人量,并改善母猪的哺育性能,日摄人蛋白737.3g,赖氨酸47.2g的试验3组仔猪的断奶窝重和窝日增重、仔猪断奶个体重有明显的改善,但对断奶窝仔数影响不大。这与Johston(1993)Stahly等(1990),Dourmad等(1994)、赵世明等(2001)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Touchette等(1998)研究报道,将初产母猪哺乳期日粮赖氨酸设为0.67%,0.86%,1.06% 和1.25%4个水平,母猪可消化赖氨酸的日摄入量分别为27,34,41和48g/d,结果表明,哺乳期赖氨酸的摄入量不影响断奶仔猪的数量和仔猪生长速度,他解释为:由于泌乳期太短(仅有17d),这个时期初产母猪可动员体内贮备来维持高水平的产奶量。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