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做法是:将病猪隔离后,立即给全场未发病猪只(尤其是种猪和仔猪)一律进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紧急接种,尽快为易感猪只提供保护。3日龄内仔猪每头注射1头份,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在疫情基本平息后,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基因缺失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
3.2.3紧急免疫接种: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疫情乃至净化本病的重要措施。疫情发生后,给猪群接种疫苗可预防由本病导致的流产死胎和仔猪死亡,降低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持续时间,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灭活疫苗不能在靶组织定植,因此难以阻止或降低潜伏感染;而活疫苗可在短期内产生保护抗体,有效阻止或降低潜伏感染。对于感染压力较大的阳性场的易感猪群,应用活疫苗可以提供更迅速、更充分的保护力。因此,阳性场不宜使用灭活苗,而往往注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活疫苗)。
妊娠母猪-产前4周肌肉注射1头份。
3.2.1隔离消毒与治疗:首先把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及时隔离,严格消毒被其污染的栏舍,防止病原扩散。哺乳小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应予淘汰。抗生素治疗无济于事,有时可用排疫肽、干扰素等制剂试治,每猪每次1毫升,每天一次,连用2~3天。成年猪或种猪,一
3.1.4保护易感猪群。实践证明,进行免疫接种,保护易感猪群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建立健全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特别是要严格本病的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选用高效优质疫苗,确保易感猪群始终得到疫苗抗体的有效充分保护。一般认为,由于普通弱毒疫苗有毒力返强,基因缺失弱毒苗有重组变强的可能,而基因缺失灭活苗不但使用安全,且方便进行抗体检测。因此,阴性猪场注射疫苗时,应该使用基因缺失灭活苗。
若采取全群“一刀切”的免疫方法,每年至少3~4次(每3~4个月一次)。妊娠母猪在产前4周加强免疫1次。
3.1阴性猪场的控制措施
(3)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全部进行检测。
3.1.1规范引种。不得从本病阳性猪场引种(包括精液),而且应于种猪启运前对拟引进猪只采血送检,确定无伪狂犬野毒阳性后始可启运引进。种猪入场后,需隔离饲养观察至少6周才能并入生产猪群。为避免因引种带入病原的风险,提倡自繁自养。
3控制策略 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需要实施综合措施,包括规范的引种,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良好的农广天地以及优质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应用等。
3.1.3实行猪场单一性饲养。伪狂犬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猪场内不得混养多种家畜,有些养殖场户有养狗看门护院的习惯,但应该将狗拴住或关进笼里,不得让其到处走动,更不可让其进入产房叼食死仔、胎衣;严防野狗、野猫等动物钻入场内。
通过检测,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隐性带毒者要坚决淘汰,种用仔猪,阴性留种,阳性一律淘汰;阳性公猪绝对禁止用以采精或配种,发现一头淘汰一头,决不姑息;母猪一时无法淘汰的,也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猪猪接触和人为传播。然后逐步进行淘汰,最终将所有阳性猪与带毒者统统清除出场,建立无伪狂犬病的种猪群,以至最终根除净化。
3.2.5清除传播媒介:进入生产区域人员和车辆严格消毒;一线生产人员严禁串栏串舍;生产工具不得混用;全场开展一次彻底的杀虫、灭蝇、灭鼠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灭鼠问题,因为疫情一旦发生,鼠类就是本病毒的主要带毒者和传染媒介,是猪场控制伪狂犬病工作中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应予高度重视。同时,要加强饲料保管,严防鼠害,被老鼠粪尿污染的饲料切勿用来喂猪。
但有些猪场业主错误认为,母猪发病不死,有了免疫力,不予淘汰;也有的单从经济上考虑,觉得淘汰一头种猪不合算。因此,对发病种猪持姑息态度,结果导致本病在场内对猪群的持续危害,招致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