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约化猪场规模不断扩大,猪群的疫病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疫体系,才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屏障、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虽然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谈几个观点【核心提示】
2.3 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2.2 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性不强或其它原因,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采取不称量、不使用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或高或低,使消毒药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2. 消毒:
3.1 免疫程序不合理:现阶段猪群疫病复杂多样化,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1 猪场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到一个天然的大环境屏障,周边应无其他饲养场及肉类加工厂,距闹区相距至少2公里以上。
2.1 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5.疫病检测不及时: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
3. 疫苗免疫:
3.4 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3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在操作中出现问题的环节也多,出问题最多的应该就是药物保健这一块,抗生素随意添加最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更要重视猪群的营养状况。没有良好的营养,其他措施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2.6 消毒池利用不充分: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5 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不看好的情况下,将养殖场扩大规模时,需要边生产边扩建,因此人流、物流、车流进出养殖场频繁。如何对人流、物流、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猪e视角】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