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时由于日粮的变化和应激反应,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下降。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在断奶后2周内对可溶性淀粉的消化利用有限,对不溶性淀粉则很难消化,同时导致仔猪常不能适应以植物为主的饲料,这也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消化不良、生长受抑的重要原因。
猪e视角:仔猪早期断奶时,由于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出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其引发因素主要是营养应激。为此,既能保证仔猪顺利地早期断奶又能缓和克服因此而对仔猪造成的强烈应激,是当代养猪科学与动物营养学所关注的问题。
3.断奶应激引起肠道环境的变化
仔猪肠道酸碱度对日粮蛋白质消化十分重要。仔猪出生后4周内胃酸分泌严重不足,因而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是必不可少的,有机酸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机酸。常用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延胡索酸和丙酸。由于添加有机酸成本高,还腐蚀机械设备,过高比例又影响适口性,目前人们正研究使用以磷酸为基础的无机、有机复合酸化剂,不仅能降低日粮pH值,还可提供磷源,同时兼顾日粮适口性和价格。
2.断奶应激导致免疫力、抗体水平快速降低
5.酸化剂
1.能量原料的选择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地仔猪饲养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本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仔猪常在45-60日龄断奶。现代化养猪生产为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常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将断奶日龄缩短到21一28日龄,以缩短母猪的哺乳期;另外,母仔早期分离可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和减少仔猪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可提高栏舍利用率;但同时也导致仔猪产生应激,产生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的出现。
4.消化道酸度的变化
断奶前的哺乳仔猪的营养全部或大部分由母乳提供,猪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其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乳脂由谷物淀粉所替代,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的酪蛋白变成了消化率较低的植物蛋白,并且饲料中还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纤维。因此,仔猪消化道酶系统和生理环境等均不相适应,造成仔猪出现失重,血糖、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肝糖原、胃内容物重均降低,胃pH值升高。临床上表现为断奶仔猪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和引起腹泻的发生。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是肠道一切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早期断奶将导致仔猪小肠黏膜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加深。断奶后仔猪持续摄入低能量和豆粕含量高的饲粮是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必须极易消化,而且对肠壁不产生抗原作用。
1.母乳向饲料(feed)的过渡关
6.消化酶的分泌量受限
为克服仔猪断奶腹泻常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但抗生素的残留及抗药性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益生素可在肠内大量繁殖,因而对预防细菌性腹泻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和酵母菌。益生素在使用中受益生素使用时间、动物的应激程度、动物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在幼龄仔猪以及饲养环境差时使用效果较好。使用低聚寡糖有促进消化道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刺激动物的免疫反应,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作用,对仔猪的健康生长非常有利。
在应激过程中最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是脂解作用,需要一系列辅助因子(如,核黄素、烟酸、泛酸、生物素、VB等)参与酶反应,这些因子都影响应激,其中最主要的是维生素E与维生素C。维生素C被认为是抗应激因子,在体内可直接杀死病毒或细菌,增强中性白细胞,有效减缓断奶应激。因此,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是细胞内的抗氧化剂,在保持仔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6.酶制剂
二。调控断奶仔猪营养性应激的途径
早期断奶仔猪不能分泌胃酸,仔猪断奶前主要通过母乳中的乳糖发酵来维持胃内酸度。断奶后,由于乳糖的大量降低,导致乳酸的生产下降使胃内的总酸度降低,这在断奶第二天表现尤为明显。泌酸能力不足将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降低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效率,造成蛋白质在肠内腐败,而给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较为适应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最终导致炎症、腹泻和其他疾病,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生长。
核心提示:仔猪早期断奶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对仔猪的应激较大,主要表现在母乳向饲料的转化的应激,断奶应激,消化道酸度变化应激等,控制断奶应激就要选择好的饲料原料,选择好的饲料配比,选择益生素和低聚糖。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