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细节管理—疫苗预防-畜牧养殖

11 稀释液和佐剂的影响   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零下十五度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所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   抗体监测是验证免疫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现在的检测手段很难将野毒产生的抗体与疫苗产生的抗体分清楚,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猪群正处于病态,而抗体指数很高,也可能是野毒产生的抗体,也就是猪群正在发病;而如果猪群正常,一般是疫苗的抗体;但如果遇到隐性感染,猪体已经带毒,但不表现病态,则更难判定。所以抗体监测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判定免疫力是否合格,还需要以猪群的健康状态作参考。 9 疫苗的保护力 4 母源抗体的影响   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威胁最大的群体。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 10 应激与免疫抑制 12 超前免疫   过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过多容易产生免疫麻痹;2006年,我们曾对一猪场进行口蹄疫免疫,开始时在45天注射1.5ml,70日龄注射2.5ml,检测抗体不足;后改成55天注射2ml,70天注射3ml ,再检查时大多数合格;也就是开始时注射剂量太小了。   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 13 抗体监测 3 免疫剂量不准   ⑵ 疫苗要求稀释后两小内使用;夜班人员有没有机会两小时去冰箱内取一次疫苗?他们是否愿意这么麻烦?如果是提前将疫苗放到产房,在常温下,疫苗是否会降低效果? 6 疾病的影响   建议:产房和保育加强管理,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到保育后确认抗体降到很低时注射疫苗,这样更确实。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