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现场诊断与防控策略-畜牧养殖

一、流行病学   (一)主要病理变化   哺乳母猪:早产,无明显乳房炎,但表现产后无乳或少乳,中药通乳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改善。一定比例的哺乳母猪因呼吸障碍而突然死亡。   怀孕母猪:流产的比例差别较大,可分为三种情况。如果原母猪群有较严重的隐性感染,母猪生产指标一直表现不佳,若无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只是在某些外界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出现流产比率升高,一般不表现集中而明显流产,流产比率低于15%;如果母猪生产指标表现良好,若有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则会表现明显流产,流产比例可达15%~30%,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常在2周内,仔猪群有明显发病和急性死亡。如果生产管理较差,又有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流产比例可高于30%,仔猪群常表现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   虽然“高热病”一词的含义并不确切,曾被用作指高致病性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现在兽医临床实践中还是被沿用但通常范围更加宽泛——通常指繁殖蓝耳病感染发病;特别是在疑似病例的判定中还经常被用到。近年来猪“高热病”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均有猪场发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疫病。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