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养殖户慎用自家苗 用不好反而易散毒-畜牧养殖

缺乏可持续性 只是临时“生死一搏”   黄少彬对此并不觉得奇怪:“自家苗是临时应急的一个措施,没有可持续性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病料的典型性就差了,制出的苗效果也就弱了。”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田志军认为猪场免疫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做做自家苗就可以搞定一切,由于负面影响太大,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用这个极端的方式。“自家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外源物,病原成分不清楚,针对性不强,不一定有效果。”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樊福好表示不推荐猪场使用自家苗,他认为自家苗难以选定恰当的病变组织及确定其病原含量,直接导致它的针对性不够,往往做了也白做,而且后患无穷。   另一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表示,自家苗的原理其实跟正规疫苗企业生产的疫苗相同,都是通过用安全范围内的病原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获得对特定疫病的抵抗力,如果操作得当,会有一些作用。但是大多数猪场在制作自家苗时,在技术、工艺和设备上存在缺陷,结果往往弊大于利,猪场必须对自家苗的使用风险有认知,再决定是否使用。   事实上,当一个猪场进行过自家苗免疫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原先典型的病料往往变得不再典型,或者在免疫压力下病原谱发生变化,再以此制备自家苗就会效果大减,甚至导致“低剂量病毒感染引发猪群免疫耐受”的现象。同时反复使用自家苗,里面含有的大量异己蛋白抗原会使猪只持续处于很强的免疫应激状态,一般表现为多处淋巴结肿大,从而降低猪体抵抗其他病原和环境变化的能力,于是,诸如皮肤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和拉稀等问题便随之而来。这些现象意味着,自家苗没有可持续性,只是养殖户在猪群病情失控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自家苗的起步阶段效果较为显著,比如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期间,惠州的一位姓李的猪场场长告诉记者,他的场当时病情严重,近半的猪都开始出现症状,无奈之下制作出自家苗使用,每头注射10ml左右,竟控制住了疫情,死了十几头后,猪群便稳定下来。不过李场长首战告捷之后,这两年的几次使用却没什么效果。   广东海大集团阳东猪场场长黄少彬在操作层面质疑这一免疫方式,他认为一般猪场没有这样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力量,达不到制作有效疫苗的条件,在灭活方面是个问题,因为现在的猪场一般都是混合感染,一份病料中也许有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其灭活条件不同,针对单一病原体的灭活会使其他的部分病原体灭活不彻底,造成人为散毒;同时在浓度方面也是个难题,以一般猪场的技术条件,无法测定自家苗中的目标灭活物的具体含量,盲目注射的结果是,或者没有效果或者毒力返强。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