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与保健方案-畜牧养殖

5、猪呼吸道病日益突出 养猪工作者普遍认为保育仔猪和生长猪呼吸道病日益严重且不易控制。猪场猪呼吸道病严重应该考虑PR、PRRS、PMW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喘气病等疾病的感染。农广天地的食物和环境的恶化也致使呼吸道病日益突出。  1、老疫病仍存在 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渠道的增多,造成了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一些已控制的传染病,如口蹄溃烂疾病、猪瘟(HC)等又重新抬头,呈扩散之势。  8、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饲料配合不当或储备存放过长,营养损失,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霉菌与霉菌毒素、农药中毒、添加过量痢菌净、硫酸新霉素等药物以及灭鼠药等引起的中毒,近年来在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  2、新疫病不断增多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数量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猪增生性肠病(PPE)、猪断奶后多系统衰渴综合征(PMWS)等疾病传入我国。目前已经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并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猪病流行特点    4、饲养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 中、小型养猪场、户,遍及城郊和乡村,有的猪场不重视粪污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猪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引发呼吸道等疫病。  6、传统疾病控制方式已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 由于养猪生产结构和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兽医工作者必须实施入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多地生产等农广天地新技术,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 4、   附红细胞体  预防  一是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撤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呆咬猪群。二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1)奇强米先饲喂三天+原虫速康饲喂七天。(2) 华澳泰宝饲喂三天+原虫速康饲喂七天。 治疗   (1)倍强血虫净注射配合原虫速康拌料(2)六三三血虫清注射配合奇强米先拌料或饮水 5、   链球菌病   预防   清除传染源,隔离病猪,淘汰带菌母猪,彻底消毒,可用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苗,于60日龄首免,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约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   治疗方案   (1)链弓针灵注射配合复方板兰根拌料(2)呼喘针灵注射配合复方板兰根拌料 6、   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蓝耳病)    预防   关键以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消除病猪、带毒猪,并进行彻底消毒。   治疗方案   首先使用5号灵消毒剂全场消毒;猪群使用瘟毒立克或热毒特号、黄芩抗病毒针等肌内注射配合瘟毒克星饮水投药连用3-5天杀灭病毒;同时使用华澳抗菌星、三痢强效、呼喘针灵、链弓针灵等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7、   气喘病   预防  选用猪气喘病冻干兔化弱毒菌苗,猪气喘病168株弱毒菌苗,必须注入肺内才能产生免疫力,产生时间缓慢,可在使用冻干苗的同时选用免疫增强剂,可明显增加效果。净化、建立无气喘病的种猪群,母猪与小猪分开饲养,防止小猪串圈。  治疗方案   呼喘针灵+复诺星注射配合呼喘康饮水或拌料进行治疗和群防 8、   猪流行性腹泻    预防    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消毒。平时特别是寒冷季节要加强防疫工作。  治疗方案   (1)瘟毒立克注射配合肠炎泻痢灵注射治疗,能有效调节机体的水平衡。  (2)黄芩抗病毒针注射配合复方博落回注射液注射治疗  (3)对重症个体采用静脉给药或静脉补液(肠炎泻痢灵慎用静脉给药)。 四、各饲养阶段的保健方案 (一)、后备种猪、种猪、母猪保健程序  1、一般预防保健  每半月使用奇强米先或华澳泰宝或奇强霉素饮水一次,每次连饮三天,同时使用瘟毒克星或原虫速康拌料,连用三天。  2、在冬春秋季节常发气喘病等呼吸道疾病,使用呼喘双绝、呼喘针灵、华澳抗菌星等  3、6-10月份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无名高热、厌食综合征等疾病的高发季节,用奇强米先饮水同时使用原虫速康每半月一次连饮三天。  4、春夏冬,预防火热,使用清瘟败毒散连续拌料7天  5、据资料显示,目前以蓝耳病为代表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比较普遍,对养猪生产损害很大,种猪配种前一周使用瘟毒立克、黄芩抗病毒针、热毒特号等注射2-3次,同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利胺毒克饮水。  6、母猪产前一周产后2日内使用母仔安康注射能有效防止母猪生产性疾病。 (二)、育成猪保健程序 1、哺乳期 ①、仔猪吃初乳前口服华澳抗菌星、免疫增强剂、瘟毒立克等稀释液,3日内使用仔畜保命针或母仔安康一次,同时补铁(如补血神针)、补硒(亚硒酸钠VE) ②、1、7、14日龄鼻腔喷雾对支原体(侵害呼吸道的细菌)敏感且易吸收的药物。 ③、7日龄左右开食补料前后及断奶前后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和营养性药物如速补维康(抗应激和补充营养)、开食补盐、Vc等。 ④、哺乳全期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奇强米先、华澳泰宝;在病毒性疾病侵害比较严重的猪场可以同时使用复方板兰根、瘟毒克星拌料或使用免疫增强剂饮水。 2、断奶期 仔猪断奶前后猪的抵抗力比较弱,对应激非常敏感,此时要使用速补维康补充营养和抗应激。特别注意的是因为近来圆环病毒感染断奶仔猪引起死亡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断奶前后三天使用瘟毒立克或者热毒特号注射或使用免疫增强剂饮水,严重地区应同时使用利胺毒克拌料。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奇强米先、华澳泰宝等或者使用华澳抗菌星、复方博落回注射液等注射预防细菌性疾病。 3、育成期     在一般情况下,饲料中常规添加抗菌促生长药物如奇强米先、华澳泰宝等;但在夏秋,因为附红细胞体病的高发,应每半月肌注1-2次六三三血虫清或倍强血虫净并加强猪场消毒和杀灭蚊虫,同时饲料中添加原虫速康(驱虫促生长效果显著)、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三)消毒和驱虫 1、消毒  欲求有效防止猪场的细菌和病毒性疾病消毒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都不可能净化猪场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另外猪场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每天几次带猪消毒,造成猪舍湿度过高,使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同样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在猪引入场之前,场地要严格消毒并等场地完全干燥后引入猪群,猪群引入后根据猪场环境每7-10天定期消毒(如5号灵消毒剂),并且消毒剂要有计划的轮换使用。 2、驱虫  猪场每一个月定期驱虫,可在饲料中原虫速康(驱虫促生长的效果显著)、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药物。   3、消毒不当 有的猪场不重视消毒工作,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而有的猪场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每天几次带猪消毒,造成猪舍湿度过高,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发生。  7、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逐渐加大 免疫抑制性疫病除了直接危害畜体外,还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引起疫苗接种反应的副作用增大,并使免疫失败。当前常见的疫病有PRRS、PR、猪流行性感冒(SI)、PMWS等。  4、繁殖障碍综合征普遍存在 由于不同病原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普遍存在。已证实与该综合征有关的疫病有30种以上。当前危害较大的有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PPV)、PRRS、猪伪犬病(PR)、衣原体、弓形体等疫病。  5、一贯场的连续生产模式不利于疫病的控制 目前我国集约化养猪场多采用从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的一贯式连续生产模式,无法进行空栏彻底消毒。各种类型的猪饲养在一起,一旦发生疾病难以根除。  7、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交通工具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二、存在问题  三、主要疫病的防治方案 1、   仔猪黄白痢    预防  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分别进行大肠杆菌多价苗或基因工程苗免疫,最好采用本场菌株所制疫苗;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菌药口服或添加于饲料中预防大肠杆菌病。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断奶后切忌突然换料,增加维生素含量,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治疗方案  (1)华澳抗菌星、三痢强效、肠炎泻痢灵等任选一注射配合华澳泰宝饮水  (2)六三三血虫清注射配合奇强米先饮水或拌料  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独特。 2、   猪瘟   预防  提倡超前免疫的预防措施,即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两头份,2小时后再吃初乳;仔猪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三免在二免后1个月后进行,每头猪注射4-5头份。生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一次猪瘟疫苗5-6头份,后备猪在参与配种前30-15天注射猪瘟疫苗5-6头份。种公猪每年3、9月各进行一次免疫,每次注射5-6头份。猪群感染猪瘟后建议使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治疗建议  原则急则治其标,慢则治其本,首先切断病原,该转移的转移,场地要消毒处理,考虑退烧解热,然后是抗病毒针,再是防止继发感染(补液或补血不是很重要,但视病情定,因猪瘟引起的脱水治疗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是非典型猪瘟的轻度感染后继发的细菌病导致的脱水治疗效果较好)。即首先选用5号灵消毒剂对发病的圈舍进行彻底消毒,隔离病猪,深埋或焚烧死猪。急性猪瘟可对发病的群体用5-10倍剂量的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温和型猪瘟可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措施:(1)瘟毒立克注射配合奇强米先饮水或拌料 此方案重在抗病毒和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较适合病情后期 (2)黄芩抗病毒针注射配合利胺毒克饮水或拌料  此方案重在抗病毒,较适合疾病前期 3、   圆环病毒(PCV)病  预防 针对这种疾病,目前主要是加强农广天地和药物预防的联合防治措施:      ①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由于PCV-2感染可以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通过提高猪群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②完善饲养方式,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及其他病原的接触感染机会。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防止不同来源、年龄的猪混养;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良好的圈舍通风;减少环境应激;合理分群与混养;加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改善空气品质,降低氨气浓度;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③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鼠、飞鸟及其它易感动物接近猪场。引进种猪时,要注意来源猪场,应该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且猪群中没有PMWS的临床症状,同时做好隔离检测等工作;严格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PCV-2对一般的消毒剂抵抗力强,因此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如癸甲丙二醇氯铵复合碘(5号灵消毒剂)、碘制剂、吸附型活性有机氯等。这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最有效措施。  治疗方案   针对目前圆环病毒病发病特点和实际生产中由于该病而产生的免疫抑制的不良后果,很容易造成其它疫苗的免疫失败和并发一些细菌性疾病,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并且伴发可能性很高高,应该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案:①采用抗菌药物,减少并发感染。如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小诺霉素、克林霉素(华澳抗菌星)、磺胺类药物(华澳泰宝)等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肾脏排泄和缓解类药物(金肾)进行肾脏的回复治疗。②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瘟毒风暴、免疫增效剂)并配合维生素B1+B12+VC肌肉注射,也可以使用速补维康饮水或者拌料,增进和调整病猪的免疫器官的功能,增强病猪的体质,以使病猪快速恢复。③ 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黄芩抗病毒针、复方板蓝根、清瘟败毒散)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9、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的影响 当前集约化养猪场均采用限位饲养,肢蹄病、生殖道病、皮肤病等日益严重。  6、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危害加重 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和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污染变得更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小袋纤毛虫、疥螨感染等疾病。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猪场常见病原并引发多种疾病。  3、多病原混合感染 现在猪发生疾病,多为多病原混合感染如仔猪腹泻,通常是仔猪黄痢、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混合感染及环境因素影响等而引起。这种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要求诊断分清主次,现场与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1、引种混乱,把关不严 引种部门和渠道增多、检疫不严,导致PRRS、PR、PMWS等疫病随引种带入及传播。  2、兽药和疫苗使用混乱 平时不重视预防。治疗病猪时急功近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等药物,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免疫剂量以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和自家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目前部分猪场存在的用药过量和疫苗接种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