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螨虫 仔猪 危害:慢性传染,死亡率高。 生长速度最快的猪100%患有此病。 目前广大农村是一个大疫源地。 2.仔猪副伤寒症状:仔猪稀粥样腹泻,一些仔猪呕吐,仔猪有较高死亡率,育肥猪及种猪很少死亡。 最敏感的药物:伊维菌素、双甲脒。 防治:3日龄补铁,21日龄再补1次。 目前农村母猪几乎不防疫。 分娩前后共3-5天 广谱抗生素。 出生后30天 伊维菌素1次。 乳猪 危害:增加死亡率,减少日增重,升高料肉比。 4.螨虫 母猪 危害:仔猪生长抑制,出栏日龄延长。 危害:母猪乳汁减少;乳猪发育不良、乳猪受传染;饲料转化率低;育肥猪效益下降。 几乎所有的猪都有气喘病。 最敏感的药物:泰乐菌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防疫最佳时间:后备母猪第2次发情之后。 1.仔猪黄痢 防治:使用疫苗。 防治:减少外伤,防止争斗。 本病无法预防,严密隔离、消毒。 危害:增加死亡率。 目前广大农村是一个大疫源地。 母猪易感染猪肺疫。 防疫最佳时间:产前1个月。 最敏感的药物: 2.细小病毒 危害:饲料报酬下降,免疫力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常发于断奶后,慢性传染,高死亡率。 各阶段猪都发,仔猪严重,冬季尤其严重。 危害:干扰猪的生长,休息,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升高。
母猪 常见于猪场。 目前广大农村是一个大疫源地。 仔猪 常见于40-80斤的猪,病原是猪肺炎放线杆菌,呼吸困难,高热,慢性传染。 3.缺铁性贫血 危害:胎猪死胎、流产;乳猪高死亡率、神经症状。 7.流行性腹泻 冬季许多猪场流行此病,其他季节较少见。 危害:母猪乳汁减少;乳猪发育不良,乳猪受传染;饲料转化率低;育肥猪效益下降。 一般农户养猪少发,常见于规模化猪场。 常见于断奶后,使用自配料的猪场,猪场卫生条件不良,猪瘟免疫效果不佳,猪瘟之后继发感染,以及严重应激。 常见于各日龄各阶段猪,母猪尤甚,接触和环境传染,基本所有猪都有螨虫病。 目前农村母猪几乎不防疫。 防治:使用疫苗。 8.流行性腹泻 危害:胎猪死胎、流产;乳猪腹泻;母猪患病死亡。 危害:死亡率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 用药时机:产前1个月。 分娩前1月 K88-K99仔猪黄痢苗。 危害:日增重减少;料肉比升高,经济效益严重下降。 9.气喘病 有关致病因素:初乳的数量、常乳的数量、乳猪的饮水、仔猪舍卫生、乳猪料的质量、乳猪的保温。 危害:减少日增重,升高料肉比。 泰乐菌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分娩前半月 K88-K99仔猪黄痢苗+伪狂犬病苗。 目前广大农村是一个大疫源地。 出生40日龄 仔猪副伤寒。 防治:母猪免疫魏氏梭菌疫苗。 断奶前1-2天 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 6.传染性胃肠炎 3.传染性胸膜肺炎 防治:自繁自养,从母猪开始净化。 目前农村母猪几乎不防疫。 育肥猪 3.伪狂犬病 1.水肿病 症状:仔猪血便,死亡率甚高。 症状:仔猪稀粥样腹泻,仔猪无呕吐。 用药时机:产前1个月。 危害:仔猪死亡。 防治:双甲脒喷洒体表或伊维菌素注射。 危害:饮水、采食减少,从而生长延缓,甚至停滞;饲料报酬下降。 5.仔猪红痢 4.螨虫 白痢的危害:出栏日龄延长。 出生后60天 伊维菌素1次。
4.乙型脑炎 5.猪瘟黄痢的危害:出栏日龄延长,死亡率上升。 养猪场用免疫程序 公猪 各阶段猪都发,仔猪严重,冬季尤其严重。 几乎100%仔猪患有此病。 5.气喘病 危害:胎猪死胎、流产。 危害:仔猪生长抑制,出栏日龄延长。 2.仔猪白痢 出生20日龄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各阶段猪都发,冬季由于猪休息和采食两地环境温度不同,猪气管和肺处于应激 状态,表现剧咳。 防治措施:仔猪早期补料,仔猪有适量采食量后断奶,断奶1周后防止暴食,猪舍严格消毒。 6.脓肿 预防方法:K88-K99母猪免疫,强化母猪的管理。 母猪 防疫最佳时间:断奶前3天。 有关致病因素:母猪饲料、分娩卫生、初乳的吃法、乳猪的温度、乳猪的饮水。 分娩前半月 支原净连用5天;伊维菌素1次。 1.猪瘟 每年春秋各一次 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 危害:一旦猪场有此病,就不可消除,永久传染。 危害:胎猪死胎、流产。 防疫最佳时间:断奶前3天。 目前农村母猪几乎不防疫。 农村散发,如今一般症状不典型。 防治:严格按防疫程序注射疫苗。 冬季许多猪场流行此病,其他季节较少见。 病原菌:C-型魏氏梭菌。 出生70日龄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 养猪场用药程序 7.传染性胃肠炎 危害:本病污染猪场,不易净化,高死亡率。 本病无法预防,严密隔离、消毒。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