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干扰素的研究进展-畜牧养殖

PoIFN 除了以上主要功能外,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如对妊娠的识别及维持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增殖活性等。PoIFN-τ 作为一种早期怀孕信号,在胚泡附植前后产生,可能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前列腺素的活性、阻止黄体溶解,以达到维持妊娠的作用识别阶段;此外,妊娠识别过程中也产生一种特征性的分泌蛋白,研究发现其结构类似PoIFN-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oIFN抗肿瘤主要表现在抑制肿瘤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改变瘤细胞表面的性能以易于被免疫监视细胞识别和排斥、通过免疫调节来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等。PoIFN-α 还能针对细胞周期控制体中的特异因子发生作用,包括通过作用于c-myc、Prb、D3 和cdc25A 蛋白来抑制细胞的增殖。   其他生物学作用   近年来,猪病的流行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是造成猪只发病的主要原因。虽然已有各种疫苗得到广泛应用,但仍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流行,研发高效、安全的爱猪网制剂成为迫切的需要。干扰素(Interferon, IFN) 通过激活细胞中多种功能基因的转录,调节各信号传导通路的协同作用,能够发挥抗病毒、抗细菌、抗寄生虫、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此外IFN 还具有广谱性和种族特异性,对健康的细胞无毒,使用安全。通过研究发现,猪干扰素(PorcineInterferon, PoIFN) 对体外抑制多种病毒、寄生虫的增殖已初见成效,对治疗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比较有效,因此研究PoIFN 对猪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PoIFN 是猪白细胞干扰素,其于1997年获得我国农业部“新兽药证书”、“生产批准文号”,于1999 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此外,实验室正在尝试构建动物PoIFN 基因重组疫苗,其对提高产量、增强免疫效力、降低病毒载体毒性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治疗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IFN 是受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广谱抗病毒糖蛋白,正常情况下IFN 基因处于被抑制状态,在有诱导剂的条件下解除抑制而获得表达。诱导剂包括病毒或者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此外现代中药研究证实知母、板蓝根等也可诱导IFN 生成。由于与人IFN 相似,根据序列同源性以及信号转导受体复合物的不同,PoIFN 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包括PoIFN-α、β、δ、ω、τ、κ ;Ⅱ型只有PoIFN-γ ;Ⅲ型为PoIFN-λ, 也可细分为PoIFN-λ1、λ2、λ3 ;其中Ⅰ型PoIFN 对酸的耐受性最大,抗病毒作用最强。目前为止研究比较多的主要为PoIFN-α、β、ω 和PoIFN-γ。   广谱抗病毒作用   抗寄生虫作用   抗病毒   抗寄生虫   分类与来源   20世纪80年代初细胞因子开始作为佐剂得到运用,IFN 具有较强的佐剂活性,并且对降低副反应也有一定的功效。研究发现以重组PoIFN-γ 为疫苗佐剂,不仅能特异性地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可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窦永喜等(2004)研究发现PoIFN-γ对猪囊虫全虫疫苗有良好的免疫佐剂作用,优于传统使用的铝盐和206 佐剂。马凤龙等(2005)实验证明了不同剂量的重组PoIFN-γ 分别与猪瘟兔化弱毒苗、猪蓝耳病弱毒苗和伪狂犬弱毒疫苗联合应用,可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章红兵(2013)研究发现在PCV2 免疫时联合PoIFN 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免疫效果,但与PoIFN 的剂量有一定关系。   免疫调节作用   PoIFN 主要通过加强细胞毒效应和降低细胞的活性来发挥它的抗寄生虫活性作用。CD8+T 细胞能够识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等特异性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 Ⅰ ) 类抗原,并产生PoIFN ;研究结果表明PoIFN 通过激活MΦ 来诱导氧自由基攻击脂质膜与NO 抑制靶细胞的DNA 合成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从而破坏寄生虫体并导致病原体活力下降,寄生虫死亡。同时PoIFN 还能够诱导靶细胞内池的色氨酸降解,从而抑制寄生虫繁殖。相比于所有PoIFN,PoIFN-γ 抗寄生虫活性最强。   作为饲料添加剂   马良等(1995)[6] 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培养中加入过量的色氨酸能完全抑制IFN-γ、IFN-α介导的抗弓形虫病作用。潘晓梅等(2008) 利用重组PoIFN-γ 进行体外抗弓形虫感染,发现随着IFN-γ 剂量的增大,巨噬细胞的抗弓形虫作用逐渐增强;为利用PoIFN-γ 预防弓形虫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