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的疫苗私人定制实际上是找到了一种生产疫苗的高效平台,而这个平台最大的进步就是提高了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与病毒抗衡的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权。但是,“私人定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也绝非小型养殖场可以负担的起的。目前,国内的养殖行业正在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养殖行业的门槛也得到了提高,从市场整体来看,并不适宜全盘引入这种“私人定制”模式,但是对于有着战略眼光的大型疫苗制造企业来说,不如根据细分的市场,做好大客户的“私人定制”服务。
Julie:“私人定制”不是人人定制
业内人士有评论说,养猪场可以受益于处方疫苗,这种疫苗经过专门定制设计,可用来对付本场特有的病毒和疾病。
近年来,私人定制悄然在各行各业内悄然掀起了一股风潮,从工业品到农产品,“私人定制”似乎预示了一个新的“制造时代”的到来。新的“制造时代”是在产品极度丰富以及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从需求出发,必然带来一场产品的革命。疫苗领域出现“私人定制”的疫苗将是这个“新制造时代”的必然趋势,而非生产商的任性之举。长期以来,猪场的疾病问题总是困扰着生产者,尤其当疫苗发生变异时,很多原有的疫苗免疫效果差,起不到有效的免疫效果,而研制一种新的疫苗则需要在实验室中反复试验,生产周期十分漫长。
随着电影《私人订制》的上映,全球掀起定制热。“私人订制”化的个性消费逐渐兴起,市场的精细化划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猪场毒株的特异性使得
国内动保企业在创新和领先性上输给了Harrisvaccines。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国内竞争不息的各大企业,并非没有长久的历史,并非没有专业的人员,并非没有厚实的资金,在技术和资本上都具备相当的实力,但研发意识和导向的差异注定我们难以见到这样的企业崛起。服务于数量巨大、成分复杂的养殖户,或服务于各地的畜牧,中国动保企业的处境是十分微妙的——中小型养殖户讲究低成本高收益,疫苗使用与否常常视行情好坏和资金宽裕程度而定;政府部门采购疫苗多为常规品种,售价长期以个位数计,几无盈利空间,更妄论技术创新。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大型养殖企业或许是此类新产品最理想的主顾,但在中国,养殖巨头或如温氏承包大华农专供疫苗,或与固定企业长期合作,同时拥有使用“私人定制”的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企业着实少见。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国内注定难以剑走偏锋,出现Harrisvaccines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企业。
大众化,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而私人定制,顾名思义,就是为你量身打造,专属于你自己风格的各种服务。它是一种个性化、专属化、“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印象中,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私人博物馆,私人会所,私人银行……如此看来,这些私人定制系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端、大气、上档次,是超级富豪们才有资格拥有的私人定制服务,于是这些服务也成为高成本的代名词。
美国的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疫苗,与其说兽药公司在提供产品,不如说他们是在提供服务。疫苗只是一种载体,让兽药企业和猪场联系更紧密了。这种定制式的服务当然会受到猪场欢迎。但是,莫说是这样定制了,就是普通的服务都可能享受不到。兽药企业如果还将自己单纯的看成兽药企业的产品生产者,一定会在市场中被淘汰。只有具备了服务意识,围绕产品打造完整的服务体系,才能生存发展。也许我们还达不到私人定制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升级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体系,一步一步的为我们的猪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收到基因序列之后,Harrisvaccines将基因合成,并插入自己的RNA生产平台当中。只需数周的时间,就能生产出RNA颗粒,并制成疫苗剂型,可作为猪群特异性疫苗使用。
这是一个讲究“私人定制”的时代,那么,处方疫苗定制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否具有实际可行性?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又将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此推断,如果养殖领域将来可以实现疫苗的私人定制,对疫苗生产企业来讲,能够研发出针对特定毒株的疫苗也必定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研发资金,目前国内的疫苗企业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是望尘莫及的。对于养猪场来说,毕竟这种定制化的服务短期内不会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想要享受到如此私人化的定制服务也将付出比原来高几倍的养殖成本,中小型养猪场是无力承担的,只能望“定制疫苗”兴叹了。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