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猪场通常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半数以上疫苗需要加强免疫1~2次,因而导致狭小的免疫特定时间段非常拥挤,有的猪场甚至缩短免疫间隔,以安排更多的接种次数。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我们完全按照厂家说明,认真免疫了猪瘟疫苗,怎么还是有猪瘟流行?”等诸如此类的免疫失败。
2.2.2 圆环病毒病毒易造成对机体的多种淋巴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T、B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和蓝耳病病毒一样影响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造成机体对其他抗原的免疫抑制。
2.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的早期感染能增加Ts细胞的分化,造成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影响机体对其他病原和疫苗的免疫反应。
2.3.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往往受到各种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导致免疫抑制。
1.2.免疫优先次序
2.1.免疫抑制因素的广泛存在
只有健康的猪才能针对疫苗产生最佳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当前许多猪场都存在多种免疫抑制性因素,包括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感染,以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
2.2.4 猪瘟病毒的感染可使胸腺萎缩,影响细胞免疫效应。猪瘟弱毒株可引发持续感染,造成特异免疫耐受,导致中和性抗体水平降低。
2.2.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感染
2.2.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疫苗制造过程中,可能因犊牛血清污染了该病毒,造成了疫苗的污染,使得疫苗使用后造成机体胸腺萎缩,影响细胞免疫效应。
2、需考虑的相关因素
2.2.3 伪狂犬病病毒在白细胞中的复制,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隐性感染率很高,病毒可长期存活于扁桃体与神经节中,疫苗接种后虽可防止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但尚不能证明其能遏止隐性感染。 要说明如何确定优先次序,需要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根据猪的生理和免疫特性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最适于免疫接种的时间段是有限的,我们暂且称之为免疫特定时间。这种限制对于仔猪尤其严格,一般认为0~65日龄是最为有效的免疫时间(当然也有80日龄免疫伪狂犬病疫苗的例子);而且通常要在7~45日龄之间完成所有的基础免疫,这就更加限制了免疫特定时间的范围;种猪的免疫特定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