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的屠宰和销售过程中,猪肉的销售渠道控制不严往往是猪肉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地方。如用有毒的福尔马林泡白猪脚、往猪肉中注水虚重、给色泽差的坏猪肉“化妆”以使“容光焕发”、将普通猪肉甚至劣质猪肉精美包装冒充“绿色猪肉”等等,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和生命健康。
药品与饲料的使用是颗定时炸弹核心提示:远离瘦肉精,酵素喂猪能让猪肉更加鲜甜,详情见下文。
物流设施不健全导致变质猪肉
从生猪的养殖到最终的售卖涉及到多个环节,目前国内猪肉市场一体化运营又不成熟,各环节得不到科学统一的规范化管理,难以从根源上肃清猪肉品质安全问题。对于只能作用于最终消费环节的老百姓来说,买好肉,买健康肉不可谓是步步惊心。
我国是生猪的消费大国。2012年我国肉类消费高达51560吨,占全球猪肉消费的50%,居世界首位。猪肉安全问题的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实,自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我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近些年频频爆出严重的猪肉质量问题,又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生猪产品安全问题。
在这样环境下,消费者的态度通常是很敏感脆弱的。流感对猪肉市场的波及或多或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市场却呈现出一些令人诧异的现象。有些猪肉商不但丝毫不受市场影响,反而业绩相当喜人。这是怎样一种的怪异现象?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一种叫广源雪花的猪肉相当受欢迎,更让人奇怪的是这个品牌竟然成立才不到半年的时间,就陆续在广州个区域成立了多家品牌直营分店,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为了进一步了解广源雪花猪的畅销之谜,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却惊人的发现,这家的猪还真的和别家很大不一样!别人家的猪是吃饲料长大的,而这家的猪竟然是吃酵素长大!
瘦肉精、抗生素等事件让瘦肉精等事件让生猪养殖过程的问题暴露于大众的视线之中,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仅仅是药品与饲料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药品中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饲料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与国人健康问题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就拿瘦肉精来说,它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体内积聚的瘦肉精人服用后会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目前国内猪肉市场物流方式主要停留在自助式物流管理。经营者对物流环节重要性的忽视和猪肉经营的不成规模,缺乏完备全套的先进冷冻物流技术和系统的认识和投入,在运输过程中易生猪肉变质问题。而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损失,采用各种变相方式将变质猪肉推入市场。
不规范的生猪收购让死猪病猪“有机可趁”
目前生猪的收购有两种来源,一类是规模化猪场,另一种则是个体养殖户收购。生猪批发行与个体户批发行相对好控制,因其有政府的监控。个体户收购则很难控制其生猪来源与去向,因此就容易产生病死猪流到市场上的情况。
猪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中最常食用的肉类之一自然成为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但是近些年瘦肉精、家猪肉、死猪病猪等问题屡见不鲜,导致了老百姓进入市场购买猪肉,常常会有“想买却不容易买,想吃但不敢吃,敢吃但不放心吃“的尴尬局面。徘徊在口福、饮食均衡和健康抉择之间,猪肉消费一步三思的现状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生猪终端衍生各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
猪肉终端销售的实现牵连到各个环节。而各环节一旦疏忽,便容易埋下各种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这也是治理中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期流感事件的爆发,导致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家禽市场一度低迷。虽然专家表示猪肉未发现感染,但猪肉行情却深受禽畜市场牵连。是什么让消费者成为惊弓之鸟?纵观近些年爆出的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造就了消费者“食品有风险,则是需谨慎”的心理,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含毒素”的恐惧感。这种担惊受怕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