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特十万头规模猪场管理在环保生态方面的技术路线是,按照广东的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农业型的养猪场,在处理好猪场的粪尿、污水的基础上,利用污水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或作生活能源,利用猪粪尿渣发酵后生产优质有机肥料,植树造林,种果养鱼,形成良性的猪果林渔肥电的生态农业圈(图1)。具体做法是,将猪场污水中固体部分猪粪用于肥料厂生产有机复合肥料供应农村,或拿到配套的鱼塘喂鱼,或运到周围的苗木场和果园种果,建立起生态处理模式;液体部分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及沼液,沼液经过曝氧以后再作灌溉水用及排入鱼塘,沼气主要用来发电。 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来发展壮大我国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事业,是摆在国内养猪同行前面的现实问题。在此,应用 MBA 常用的案例分析方法,我们将绿美特十万头规模猪场的建设作为一个案例,对其中所蕴含的环保生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供广大同行分享。
1 大型集约化规模猪场管理中的环保生态理念 深圳市农牧实业有限公司从80年代中期就步入了集约化养猪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本企业实际情况,不断试验、摸索、总结和创新,使企业得以稳步发展壮大。 90 年代初在深圳坪山镇征地3000亩建成的深圳市种猪场(年出栏3万头规模)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种猪场。根据杂交繁育体系建设的需要,90年代中期我们又在惠东县白花镇征地5000亩建成了绿美特十万头规模猪场,已成为深圳市菜篮子基地、国家储备肉基地和活猪供港基地。经过近十年的运营,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美特十万头规模猪场, 以循环经济模式为基础,对规模化猪场粪水进行综合治理和资源再利用,改善环境,建成粪水处理和综合利用、沼气发电为一体的能源环境工程示范项目,实现了再生能源的利用。
集约化和规模化是国际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美国、英国等世界发达的养猪国家都实现了养猪产业结构的调整,猪场数目减少,单个猪场的规模扩大,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我国养猪业目前仍以农户散养为主,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程度相当低,规模化猪场只占猪场(户)总数的0.27%,出栏量只占总出栏量的1/5。由于集约化和规模化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保持猪肉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集约化和规模化是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方向。 建设大型的生态猪场,污水处理是关键,只有将污水处理好了,才有可能做到再生能源的利用及猪粪尿肥料化,同时保持好环境。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除了东北及西北有大片土地可以消化猪粪尿外,其它各农业地区由于地少猪多,经济比较发达,已很少直接施用猪粪尿,因此猪粪尿应处理后再施用。
我国养猪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环境生态的保护问题。猪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高,猪粪便和污水的排放就会相对集中,其中的富营养物质难以简单地通过农田和鱼塘等配套消化,猪场的臭味也会比较严重,所以规模化程度提高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