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理念要正确、细节要落实
1.1 抗原 对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而且常成为防疫的中心工作,如我国对猪瘟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病种类的增加,免疫接种的种类和次数也越来越多,一头种母猪在3~4年的可利用年限内,往往要接种疫苗三四十次之多,商品猪也要有十多次,同时在免疫接种的时间安排上也产生了困难,免疫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养猪者产生了困惑,这是怎么了?是病的问题,还是疫苗的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出现主要是认识上存在误区和疫苗使用技术不到位两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现提出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2.1.4 细胞苗和组织苗 猪瘟细胞苗在瓶签等处标有(Ⅱ)字,如牛睾细胞苗;猪瘟组织苗标有(Ⅰ)字,如牛体反应苗、脾淋苗和乳兔苗等。这些疫苗均为活疫苗。猪瘟组织苗免疫保护力优于细胞苗,更宜用作紧急免疫,但对1月龄内仔猪可引起较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且疫苗价格高。口蹄疫灭活苗标有(Ⅱ)字的是含抗原量较多的浓缩苗或称高效苗。
2.2 佐剂及免疫增强剂
1.4.4 造成局部病变及废弃 注射疫苗造成注射部位的炎症、坏死以及脓肿常有发生,不仅增加饲料消耗,且在屠宰时因胴体存在病变,须将局部割除废弃。
3.1 必须免疫的
给猪进行免疫,应首先按危害程度排列出当地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然后确定疫苗种类、剂型及免疫剂量、次数和时间等。免疫原则:一是要少而精,选出必须要免疫而且免疫有效的,再根据当地疫情和可能引发因素安排次要的,排除可免可不免或免疫效果不好或不能肯定的;二是要制定适合于自己猪群情况的所谓“个性化”免疫程序,避免盲目模仿。制定免疫程序时可参考下列意见。
2.1.6 单苗、联苗和多价苗 单苗只含有1种病原体,如猪瘟活疫苗,仅可预防1种疫病。联苗是由不同种病原或其代谢产物组成的疫苗,接种1次可同时预防2种或2种以上的疫病,如猪三联苗,但此种联苗往往影响猪瘟的免疫保护力,如使用生理盐水稀释,猪肺疫和猪丹毒的免疫力又会受一定影响。多价苗是将同一种病原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如猪口蹄疫O型和A型二价苗,以及大肠杆菌多价苗等。
2.1.2 弱毒苗 又称活苗,用经人工驯化已失去对原宿主致病力,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其免疫力较强,产生抗体快,用量少,成本低,但存在散毒的可能,并需要低温贮运。
1.3.2 接种次数与间隔时间 在第1次接种疫苗后的数日产生抗体,但产生的抗体水平很低,且维持时间短,一般不具备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这次免疫称为基础免疫。于1~3周后再次接种同类疫苗,由于刺激记忆细胞,则可迅速产生滴度高、量大且维持时间较长的抗体,达到抵抗相应疫病的能力,这次免疫称为加强免疫。对有些疫病往往需要2次或3次加强免疫才可维持良好的保护力。
妊娠期免疫有时因疫苗反应或外力作用引起流产。有些病由于母源抗体低,在遭受感染时可致所产仔猪整窝死亡,尤以伪狂犬病、口蹄疫最严重,猪传染性胃肠炎等也有致新生仔猪整窝死亡的情况,但地域性差别较大,故在妊娠后期有疫情或某些场群应该做好免疫。
1.4 疫苗免疫的副作用
1.3.10 应激因素及健康状态 炎热、寒冷、转群、去势、噪音等环境因素,以及猪只有病或体质衰弱,均明显影响抗体的产生,甚至可直接引起发病。
3.2 多数场应免疫的
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是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危害严重,在发病时免疫作用明显滞后,但用药物预防可立即收效,在疫情发生面积较大或受到威胁时,应以免疫为主。
3.10 配合药物预防的
2.1 疫苗分类及优缺点
注射器及针头在使用前应用软水、蒸馏水或凉开水煮沸消毒15 min,许多地方水中含矿物质较多,煮沸后的注射器和针头上往往附着一层白垢。不准用任何化学药物浸泡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注射部位的皮肤用75%酒精涂拭,待干燥后再刺入注射,不要用5%碘酊消毒皮肤。每注射一头猪换一个消毒针头,以避免交叉传染。养猪者都知道通过注射针头可传播疫病,但在现实中用一个针头给多头猪只注射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根据猪的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针头,不要将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层中,因任何疫苗注射于脂肪层中都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力,并可造成脓肿。应根据要求注射于肌肉或皮下,不要打“飞针”。
3.4 多数场不须免疫的
要弄清目前猪病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首先应对与免疫相关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以求获得正确的和较全面的认识。
2.1.3 基因工程苗 如基因缺失苗是去掉病毒致病基因组中的某一片段,使其丧失致病力,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同时可作为一种标记以区分疫苗毒或野毒感染,现已较多的用于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制造。还有猪的大肠杆菌苗,也是用人工基因工程技术制成。这种疫苗免疫原性较好,但成本较高。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疫苗就是一种抗原。疫苗抗原必须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也就是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效应或称免疫保护作用。预防同一种疫病的疫苗,由于制苗时所用菌(毒)株的免疫原性的差异,或血清型不同,往往产生的免疫力差距很大。如我国的猪瘟弱毒苗,采用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的毒种,世界公认免疫原性良好的优秀毒株,产生免疫力快而坚强,持续时间长。又如在我国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主要有C群和Ⅱ型两种病原体,如果使用的菌株血清型不对号,则不能防止发病和流行。
1.4.1 应激 疫苗除可直接引起猪只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减食、精神不振等反应外,还可因捉猪、注射等造成应激。
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物质称为佐剂,它可使接种部位形成抗原贮存库,缓慢释放出抗原以激发免疫应答和延长免疫时间,以提高免疫保护力。最常使用的有氢氧化铝胶、油乳剂、蜂胶及微生物佐剂等。免疫增强剂是单独使用即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有短暂增强作用的物质,与疫苗免疫同时使用以提高免疫效果,较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干扰素、黄芪多糖、左旋咪唑、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
必须做猪瘟免疫。口蹄疫和伪狂犬病根据情况免疫,程序见前述。
2 有关疫苗的基础知识
如蓝耳病,对它的灭活苗保护效力及弱毒苗有无激发发病、散毒或不足以产生保护力等问题应密切观察,力求得到公正而完整的结论。
如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我们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停止这3种疫病的免疫已一二十年之久,并未见这3种病的发生或危害,在散养户中也只是偶有个例发生。
1.2 抗体
1.3.8 营养不全面或不足 抗体本身是免疫球蛋白,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不足,都难以保证高效价抗体的产生,尤其是在紧急接种时更为重要。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