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预防免疫的一些注意要点-畜牧养殖

防疫是猪场的第一生命线。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又是猪场免疫上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本猪场的农广天地、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其中下列几点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   2、预防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器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后备用,一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吸苗时,绝不能用已给猪只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   免疫应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可能提供绝对的保护,同时在一个免疫群体中,免疫水平也不会相等,这是因为免疫反应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能对猪群的免疫力产生影响的几点因素。   此外,还有蜂胶佐剂灭活疫苗、铝胶佐剂疫苗。   环境因素。猪体内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当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都会引起猪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应激反应可导致猪体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接种疫苗后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明确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要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无详细说明书、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均禁止使用。   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疫。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与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  同时免疫接种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产生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一般两种疫苗之间至少间隔一周以上再进行预防接种。   此外,还有口服免疫法、后海穴位注射法、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法等。   6、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的免疫程序上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最好也作一下小群试验。   疫苗的质量。疫苗是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效果,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保证疫苗质量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和有效。   12、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折。   血清型。有些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如猪大肠杆菌病等,其病原的血清型多,会给防疫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适当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关键。在血清型多又不了解为何种血清型的情况下,应选用多价苗。   二、各类疫苗特点   真空冻干疫苗  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真空冻干疫苗常在一15℃以下保存,一般保存期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营养状况。机体缺乏维生素A,能导致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可使体内的T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此外,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营养状况是免疫机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8.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最好是在不断冷链的情况下(约8℃)2小时内用完。   油佐剂灭活疫苗  这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法。该类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