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指南(四)-畜牧养殖

(3)林果园套养:充分利用果园、经济林资源,若能联片开发套养鸡,实属一举两得。由于鸡有喜啄习性,要预防果树被啄伤致死。如果果树处在低龄期,苗木矮小,可以用竹篱,木条等圈围起来。 34、饲养畜(禽)为什么要实行全进全出? 实行全进全出,就是指饲养场一定区域(最小的区域至少是一幢饲养舍)内饲养的一批动物应同时进入,在调入饲养下一批动物前,该区域内原饲养的所有动物应全部调出,并通过清栏清场彻底消毒2-3次和停用2-4周。目的就是为了阻断原饲养动物可能带有的病原或直接或通过污染的场地,传染给新调入饲养的动物。 饲料发霉变质是由霉菌引起的,发霉变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和饲料本身变质后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有很大的危害性,轻者引起动物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重者引起中毒发病,甚至死亡。尤其是由于饲料是群体饲喂的,所以中毒发病也是群体性的,往往大批动物同时中毒发病,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经常注意观察饲喂的饲料,尤其是在潮湿的天气和过期的饲料,更要注意饲料的变化,发现饲料结块、变色和异味等情况时,要立即停喂,预防中毒发病。 五是本场发生传染病期间,不得引进动物,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1、实行定地规模放养家禽,应选择怎样的放养地方? 选择的放牧地,应远离交通要道,远离人群、工矿企业和动物饲养区。旱禽与水禽的要求还有区别。 混养是指一个饲养场内、一个群体内同时饲养了不同的动物,或者是饲养场一幢饲养舍内同时饲养了不同批次的同种动物。 (5)闲田荒地养鸡:在闲田荒地上放养鸡,每期利用时间约为45~90天,一年可饲养1-2批。闲田肥草丛生,小虫等活食多,是鸡的好饲料,鸡粪肥田一举两得。    一要做好引进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栏舍的准备工作,引进种畜禽(包括奶畜)时,需要预备好单独的引种隔离舍;引进商品畜禽时,则需要腾空一个与引进数量相应的、与本场饲养动物相对隔离的饲养栏舍区。饲养栏舍应作全面彻底的消毒。 35、为什么要提倡自繁自养? 一个非自繁自养的饲养场(户),最好是全场或连片几幢饲养舍实行全进全出,所有动物一起出售后,进行全场空栏和环境大消毒,以彻底消灭场内存在的病原,然后再一起全部补栏。 引进用来饲养的商品动物,最好来源于同一生产单位,不要采购畜禽交易市场的动物。 所谓自繁自养方式,就是一个规模饲养场,由自己饲养公母畜(禽)繁殖幼畜(禽),并将幼畜(禽)饲养培养成商品畜(禽)。除了必要时引进部分公母畜(禽)以更换老的公母畜(禽)外,所有饲养出售的商品畜(禽)全部由自养的公母畜(禽)繁殖提供。这种饲养方式,可以阻断因频繁引入幼畜(禽)而传入外来疫病的途径。同时也能因母畜(禽)、幼畜(禽)自养而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方式的要求是,饲养者必须具备饲养公母畜(禽)和幼畜(禽)的条件和技术,生产资本投入较大,饲养者文化科技素质要求高。 32、为什么定地规模放养家禽的场地应定期更换? 37、饲养场引进种用动物或其他动物时,为何必须先隔离饲养观察? 长期在一个地方放养,每批家禽全部出栏后,虽然可以进行消毒,但由于栖息地是泥土,很难做到彻底消毒,场地受到了多次污染,新引进饲养的家禽会受到感染而发生疫病。而且,在一定面积的放牧地内植被、活食是有限的,如长期在一块地上放牧,草木皆兵,寸草不生,尘土飞扬,禽无食可吃,导致互相打斗,也就谈不上生态养禽和养禽效益了。因此,放牧地必须轮牧,让已放养过的地休生养息,恢复生态,同时污染也得到自然净化。一般养3-4批家禽轮换一个场地。 33、为什么不同种、不同批畜(禽)不可混合饲养? (1)山地坡向与坡度:山地坡向南坡为好,南坡的植被、光照、常年气温、湿度、通风流量都要优于北坡。北坡夏季闷热、冬季阴冷,不适宜鸡的生长,耗料也多些。放牧地坡度以5-25度之间的低丘缓坡最适合,便于鸡的运动觅食,管理也方便、省工。 (2)海岛放养:海岛人居稀少,有其天然隔离屏障,海洋性气候覆盖,很适宜放养鸡。如能选择土层厚实、植被丰富的岛屿,或结合林果园开发套养,则经济效益更佳。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一般以一幢饲养舍为一个区域(单位),按照整幢栏舍可饲养的数量全部一起进栏和出栏。如果以一幢为单位有困难时,可以在一幢中将连片的数个栏舍作为全进全出的区域,但要求这个区域与其他栏舍必须采用硬隔离分开,包括饲养人员、饲养工具和喂料管理过程,因此,在整幢饲养舍设计建筑时,就要考虑隔离设施、进出门和通道。 检疫合格证是一种法律文书,从法律上保证了引进动物的健康。就是说,当引进后在隔离观察期间发现引进动物患有某些传染病时,并确定是从产地带入的,可以凭检疫合格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要求卖方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36、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引进健康动物到场内? 2)鸭、鹅等水禽的要求:饲养场地必须选择在有水塘、河浜、湖泊等水源的边缘地方,划出一定的水面供水禽戏水,但水源不得受到污染。放养鹅还应具有优质牧草的牧场。 38、为什么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三要在产地对引进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到达产地选定出引进的动物后,应要求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检疫员对动物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并由检疫员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才可购买装运。对引进种用动物,事前应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如猪应检测猪瘟、布鲁氏菌病、萎缩性鼻炎等,家禽应检测禽流感、新城疫等,奶牛和羊应检测布鲁氏菌病、结核杆菌病等,兔应检测兔瘟、传染性鼻炎等,以确定引进的动物确实健康无传染病。在装运前,对运载的车辆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消毒药须对装运动物无害),并由产地动物检疫员开具车辆消毒证明。检疫合格证和消毒证须随动物同行。 许多动物疫病可以在不同种的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特别是有些疫病对某些动物易感染发病,而对另一些动物虽能感染但不一定发病。如果不同种动物混养在一起,不发病但有病原感染的动物就将病原传染给另一种原来健康的动物而发病;或者是不同种的动物都带有不同的病原,通过混养都互相感染了对方的病原而都发病。同样道理,不同批次的动物混养在一起,也有可能将自己带有的病原互相传染给对方而发病。 (4)山林圈养:林区的松杉、竹等山林种植区域,一般坡度在30度以下地面植被较丰富,可以作为放养基地。过高坡度山林放牧、管理不便。山林放牧必须用围网圈定鸡的活动范围,以减少丢鸡损失。但山林放牧要注意防止敌害,尤其是要防御黄鼠狼等的兽害。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疫病通过引进动物传入饲养场内。一个饲养场内存在发生的疫病,许多是通过引进动物而传入引起的。由于疫病有一个潜伏期过程,动物引进虽然表面上是健康的,但有可能已经感染了病原,正处于潜伏期。如果将引进动物直接放入生产区或与场内原饲养动物同舍、同栏饲养,引进动物带有的病原就可能直接感染给场内原饲养动物,引起疫病发生流行。因此,饲养场应在饲养生产区外或边缘处另建一个隔离饲养观察舍,将引进的动物在观察舍饲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健康无病方可进入饲养生产区。 四要对引进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动物引来后应在隔离的饲养舍内饲养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方法一是临床检查,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二是实验室检测,尤其是种用动物,应该进行某些病的实验室检测。切不可引进后就同本场的动物一起混养。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的,种用动物才可进入饲养生产区,但是引进的整批商品动物进入饲养生产区后还是应独立饲养。 二要正确选择引进动物的产地。无论是引进种用动物,还是引进饲养的商品动物,都应到无传染病流行的清净地区采购,防止引进动物时将疫病带入场内。因此,在引进前应到产地进行疫情调查,并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进行咨询。 1)鸡的要求:必须同时勘察鸡用饮水源、栖息棚的布局。根据植被可利用程度,一般按每亩l00-300只估算,确定饲养规模和年饲养量。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