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指南(二)-畜牧养殖

11、何谓疫病的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感染了病原的动物即发病和隐性感染的,并且感染的病原能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另外动物。 5)病原体侵入到一些动物,如昆虫、飞禽等而传播; 16、何谓感染、混合感染、继发感染? 任何一种病原体,都有特定的侵入(感染)对象,有的病原只能感染一种动物,有的能感染多种动物,有的能感染动物和人(人畜共患病)。只要能感染某种病原体的动物(也包括人),就称为这种病原的易感动物(人)。 19、何谓扑灭疫病?何谓消灭疫病? 13、何谓疫病传播途径? 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消除了某种病原的易感动物,就能防止这种病原引起的动物疫病。消除易感动物的方法,除了加强农广天地,提高动物本身的体质外,按照免疫程序给动物普遍接种相应的疫苗,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具体给当地动物接种几种疫苗,应根据当地发生动物疫病的种类、发展趋势和周围动物疫病流行态势来确定。其次,科学地给动物喂药,如一些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等,可以消除某些细菌性易感动物,即常说的“预防性给药”。但必须注意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给药,防止动物产生抗药性(详见第61-69条)。 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染给另一个易感动物,在密集的一群动物中,往往是发病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染;而在分散饲养的动物中,病原体是通过一定的媒介从一个动物传染给另一个动物的,这就是所谓的传播途径。常见的间接传播途径主要有: 动物疫病非常复杂,种类繁多。至今,全世界已发现数百种动物疫病。疫病的分类也有多种。主要有:一是按照病原性质分为:病毒性病、细菌性病、支原体病、寄生虫病。二是按照病原体侵袭动物种类分为:单种动物传染病,如猪瘟;多种动物传染病,如伪狂犬病,巴氏杆菌病(禽霍乱);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禽流感等。三是根据疫病的危害程度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四是根据病程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传染病。 15、如何消除易感动物? 2)病原体污染了土壤而传播; 4)病原体污染了工具而传播; 20、动物疫病种类怎样划分? 某地发生了一起动物疫病,采取扑杀(有的疫病可治疗)、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封锁、隔离等相应的防治措施后,所有的患病动物被消灭(或得到康复),并从最后一头(只)患病动物被消灭起,对此起疫病发生区域内的动物连续观察1-2个这种疫病的潜伏期,如不再发生新的发病动物,说明这种疫病在这个区域内得到了扑灭。这就是常说的“扑灭了动物疫病”。 3)病原体污染了空气而传播; 14、什么情况下,动物疫病才有可能发生暴发和流行? 6)病原体污染了工作人员而传播。 即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的时间内大批动物陆续发生疫病称为流行,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批动物发病则称为暴发。动物传染病发生暴发和流行的过程,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另一易感动物,引起新的动物发病并不断重复这一传播的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发生动物疫病流行,应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活跃又频繁的传播途径和大批易感动物同时存在。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动物疫病流行时,传染源往往不存在,而存在于疫病流行本范围之外,病原体是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传染给本范围内易感动物的。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内后进行繁殖,病原与动物机体互相斗争,并且病原不断排出体外,称为感染。如果动物抵抗力弱,或病原毒力强、数量多,则引起动物发病,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或称传染病);反之,称为隐性感染。 理论上,经过人为的(采取防治措施)或自然的作用,在一定的区域内和较长的时期(至少1年以上)内,某种动物疫病没有发生,而且这种疫病的病原也已消失,这就达到了“消灭疫病”的标准。事实上,由于要检测和确定自然界中是否消灭了病原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只要在一定的区域内没有易感动物,如常年开展这种疫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所有的动物都得到了有效免疫,即使自然界中存在着这种疫病的病原,动物也不一定会发生疫病。所以,要确认这个区域内是否达到了“消灭动物疫病”,通常的标准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在没有开展相应疫苗免疫的情况下,这个区域内动物不发生相应疫病。如某县或某市辖区内所有生猪,一年或数年内没有接种过猪瘟疫苗,但没有发生过猪瘟,这就可以认为这个县或市消灭了猪瘟。 12、何谓疫病易感动物? 1)病原体污染了饲料和饮水而传播; 当动物发生一种疫病后抵抗力下降,引起了另一种病原趁虚而入发生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如常见猪瘟继发猪副伤寒,猪蓝耳病可引起多种病原的继发感染等。 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往往要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这是及时诊断动物疫病的前提和重要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发病动物的种类,动物日龄,发病的季节,发病传播的速度、范围,这个区域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动物存栏数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动物的免疫状态和用药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和流通情况等。 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后到出现疾病最初症状为止,这个阶段称为潜伏期。各种疫病的潜伏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这是与侵入动物机体内的病原体特性、病原体数量与毒力、侵入的途径和部位、动物机体本身抵抗力水平等有关。 17、何谓疫病潜伏期?疫病潜伏期有多长? 在某些情况下,动物体内可能会受到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的侵入,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感染。如动物常发生多种寄生虫感染。 18、流行病学调查包含哪些内容?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