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降低成母牛饲养成本有潜力
近年来,随着企业机制的转变,许多奶牛场的经济观念得到了加强。一定规模的成母牛群的经济效益决定着奶牛场的生存,成为诸多因素中的主要问题。现就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鲜奶质量,挖掘增产潜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谈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奶牛的产奶量和鲜奶质量除受牛群质量制约外,同时,也受饲料、环境卫生、气候条件、疾病、饲养技术水平的影响。牛群质量可通过育种手段进行不断培育选择得到提高,而环境气候一般较难改变。唯饲料饲养水平的潜力大,可以通过积极措施加以调节控制,是奶牛生产费用中变动较大且十分重要的一项。因此,掌握好饲料的供应动态,灵活运用平衡奶牛营养需要的基本原则,适当搭配饲料,合理供给,就能使奶牛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奶牛的饲料分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料,相对而言,精饲料营养成分高又全面,但价格高,谷物在精饲料中占一半以上。而粗饲料与辅助料虽营养成分较低,但价格相对便宜。为此,养奶牛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利用粗饲料和辅助料,减少精饲料的消耗,以降低鲜奶的单位成本。
奶牛的主理特点决定了奶牛需要采食大量的粗饲料。因此,以粗饲料为主适当使用辅助料正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措施之一。如果仅用粗饲料喂养,维持奶牛生命是可行的。据测算,青草中的干物质是精料的四分之一,能量和蛋白质分别为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价格往往是精料的三十二分之一,所以用青草养奶牛是合算的。但为了追求奶牛产出大量的优质鲜奶,必须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可是盲目地增加精饲料喂量,精饲料在日粮中占的比例超过60%,不仅增加了奶牛成本,而且会使奶牛机体生理发生障碍,长期下去会出现机体代谢紊乱、乳脂率降低、乳质变差等。据国外报道,当精料在日粮中比例超过50%时,奶牛瘤胃中酸发酵被抑制,乳脂率降低0.2%~0.3%,蛋白质和矿物质代谢紊乱,繁殖率下降。因此,在日常奶牛饲料供应中,可大量使用粗料,适当搭配精、辅饲料,保持这三者的比例在奶牛日粮中的平衡,就可使总饲养成本处于最低,奶产奶及健康也可得到保证。
第二,产奶牛群年单产量的高低产同,其日粮的组成和饲养成本就不一样。年单产在5000千克以下的低产牛群,一般可充分利用粗饲料如青草、稻草、干草和极少量的精饲料就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在牛群处于高产阶段,除了使用优质粗饲料,还需补充营养全面且平衡的优质料。因此, 粗饲料、辅助料的品质再好,其最大采食量也难以满足高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矿物质等的需要。奶牛日产奶8千克以上时就要视产奶的多少来加喂适量精饲料、如果粗辅料的品质得不到保障,食入的营养就会大量缺少,可见随着年单产的增长,所用精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都应有所提高,当然饲养成本 随之增加。据有关资料报道,年产奶2500~3000千克的奶牛,精料占日粮的最佳比例为14%~18%;年产奶3500 4000千克的为21% 25%,年产奶4500 5000千克的为21% 25%;年产奶5500 6000千克的为37% 39%。这说明,合理的投入,饲养成本虽按每档20% 30%的幅度递增。当然随着年单产的增高,首先应选用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且质优的粗饲料,以增加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这样可尽可能地减少精料用量或改变精料组成,降低精料费用,保证精料在日粮中有恰当的比例,从而既能使奶牛生产稳定,又能使饲养成本达到最低。
粗饲料和辅料(多汁料和工业副产品)的数量不足和质量差时,将明显增加奶牛精饲料的消耗。如青贮玉米质量好,奶牛日产20千克奶,每产1千克奶需要喂给350克精料,,而青贮玉米质量好差,获得同样多的产奶量,奶牛需要消耗450克精料,而且最高奶量极不如前者高。在有优质干草、青贮料、块根饲料的条件下,奶牛年产奶3000~4000千克时,每产1千克牛奶消耗精料仅100~200千克(高产阶段)。据国外试验,含有优质粗饲料的奶牛日粮可降低30%的精料消耗,牛奶成本减少14%。因此,要降低奶牛饲养成本,减少日粮中成本昂贵的精料的相对量,应保证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及辅助料为前提。
第三,在奶牛生产中,应根据1年中不同的季节性粗饲料来改变日粮结构,以满足奶牛产奶的营养需要。我国南北气温相差较大,粗料供状况不一,就南方而言,一般3~6月饲草丰富,青草适口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奶牛自由采食青草再补充适量精料,就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如果日粮结构合理,还会产出质量上等的鲜奶。经计算,如果1头奶牛的青草采食量达45千克,再喂5千克优质青贮和适量处理过的稻草及3千克精料,就能满足1头奶牛日产10千克奶、乳脂率为3.0%以上的营养需要。如果青草和稻草用量不变,优质青贮玉米改为15千克, 精料则为9.2千克,就能满足日产奶30千克的奶牛需要,与冬季奶牛的日粮(青贮每头30千克,日产20千克奶,日喂精料8千克和少量辅料)相比,多增加收入30%, 或者可节省30%的支出(与冬季日产奶10千克,喂青贮18千克,精料4.2千克,稻草和辅料适量)相比。因此,春季和初夏是奶牛产奶多奶质优,饲料费用最低,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养奶牛最受益的好季节。
第四,牛的产奶过程是物质转化和生理作用相结合的过程,与一般的变化的着质和量的区别。因此,奶牛产奶是曲线变化的,由于我们要追求的胎次奶量高,预期得到大量的回报,就应在奶牛一产犊后,给予大量的营养,满足产奶的需要。但产犊的应激破坏了奶牛的生平衡,机体虚弱,需要恢复,限制了奶牛摄食大量的日粮,此时奶牛营养严重缺乏,只得消耗机体内源性营养转化到牛奶中。另外,产奶高峰期和摄食高峰期的不一致,限制了奶牛产奶潜力的发挥,往往是产奶量化预期值要低。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调整日粮结构,针对不同泌乳阶段的奶牛给予不同的日粮,如产犊初期以优质干草为主,精料中含较多易消化的成分且脂肪含量不宜太高,有利于奶牛恢复体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尔后饲喂大量优质粗料和高能蛋白营养全面的精料,并采用诱导法饲养,以利日产奶渐长。当然在此阶段不应添加精料太猛,以防皱胃变位。产犊2月后,可在不限量饲喂优质粗料的基础上,对高产奶牛喂10千克左右的高浓度混合精料,保持精粗干物质比为50:50,以利于日产奶量尽快达到峰值和延缓峰值的下降。在泌乳后期,可以喂质量一般的粗料,精料的浓度亦可差些,精料可占日粮的24%左右。当然还要视膘情作相应调整,这样,既能连续胎次高产,又能降低饲养成本,使投入产出比较高。因此,在不同的泌乳阶段,选用恰当的日粮结构,从而降低饲料费用,体现整个泌乳期在高产出状态下的低饲养成本。
第五,奶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一环。如乳房炎对奶有质和量的影响,国外报道:患乳腺炎牛的年单产比正常情况减少380千克,临床乳腺炎奶无法出售,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奶的用途极大地受到了限制。另外,患了乳房炎后,因乳腺细胞损伤,其乳区奶量至少下降5%,可炎症严重者,会造成乳区丧失泌奶能力,如乳房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奶牛全身感染被迫淘汰,造成经济损失。蹄病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不及时治疗,牛体膘情和奶量都会锐减。再如,生殖器官疾病,会造成奶牛难孕或不孕,导致低产,形成投入产出的不合理。由此可知,奶牛在无疾病影响时,能按正常泌乳曲线产奶,奶量高,乳质优,饲料转化率高,相应地饲养成本就低。
综上所述,奶牛精饲料是直接影响成母牛饲养成本的主要因素,精饲料的营养水平和投入量应根据当时的日粮结构、奶牛泌乳期、资金运作、季节和期望要求等而定,当日粮组成趋于合理,既能满足奶牛的生理需要又不浪费时,就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