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肉种鸡的高产经验

    京海种鸡场于1996年7月14日从公司祖代鸡场引进AA父母代种鸡12850套,分养于A、B、C三幢鸡舍,该批种鸡24周末育成率为95.38%,产蛋期全群平均80%以上产蛋率持续了14周,其中B舍80%以上产蛋率持续了17周,90%以上产蛋率持续了3周。全群期内每只入舍母鸡累计产蛋数达199.24个,其中B舍为205.57个,每只入舍母鸡提供正品雏鸡为159.65只,B舍为166.09只。产蛋期25~66周入舍母鸡总死淘率控制在6.51%,各项生产指标均超过了美国AA公司现行AA手册标准 

  1 改进传统育雏办法,大胆采用 温差育雏法 

  传统方法给育雏期尤其是育雏头1周,规定了一个很高的育雏温度值,并且育雏空间很小。在低温季节空气流动少,空气混蚀,不但不利于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容易诱发鸡群发病。温差育雏法克服了这一矛盾,该法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育雏温度比以往标准相对降低

  温差法与传统育雏法的温度设置及效果

-----------------------------------  

                                                   传统育雏法                         温差育雏法  

头1周中心温度                        35℃  

头1周保姆伞边缘温度         31℃~33℃                       28℃~30℃  

头1周育雏室温度                 要求为 28℃~30℃           一般不低于25℃  

育雏面积大小                                    小                               大  

育雏区域温度差异                            小                               大  

抗温度等应激能力                            弱                               强  

-----------------------------------

  1.2育雏空间相应扩大

  从热源中心到外围,温度呈阶梯状,离得越远,温度越低,让不同体质的雏鸡有一个与自身相适应的温度环境,并且由于雏鸡在不同温度区间的活动,使其对温度变化有一个比较早的适应过程,这样育出的雏鸡体质好,抗应激中、抗病能力提高。种雏鸡育雏期一旦有了良好的抗病能力,就可以把育雏期的重点也抓育成率转移到其它方面。

  2 控制种鸡早期体重,抓好种鸡早期均匀度

  AA父母代种鸡整个生产周期为66周,从目前的饲养效果看,育雏期是种鸡整个生产期中的关键,育雏期雏鸡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期种鸡质量和产蛋期所产种蛋的数量与质量。而育雏期工作之重点就是控制种鸡的早期体重,抓好种鸡早期均匀度 。

  根据鸡群的生长情况,对于生长良好、体重达标的鸡群,2周龄时就采取全群称重、大小分群。同时进行适应的料量控制。尽早采取每周喂4d控3d的喂料方法。但是,如鸡群体质较弱,或者体重过小,或者早期使用了球虫疫苗,则控料应适当推后,全群称重、大小分群可照常进行。

  根据AA鸡饲养手册的新要求,种鸡均匀度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体重的均匀度、体型的均匀度和性成熟的均匀度。以往只注重体重的均匀度而忽略其它方面,因而造成种鸡体重相近。但体型差异大,胖瘦度不一样,母鸡所产种蛋大小不一,导致1日龄均匀度差,母鸡12周以前是骨骼体架发育生长期,早期均匀度抓好了,那么骨骼发育就基本一致了,体重均匀度也好,这样的鸡群大小一致,肥瘦均匀,性成熟基本同步,产蛋高峰也就突出。本公司饲养29批种鸡育成期均匀度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见下表。

                    种鸡的平均体重及均匀度( 10%体重)  

--------------------------------

周龄                    4     6       8     10    12     16      18   20      21       30  

平均体重(g)   381  572      941 1144 1559   ---   2130  2850 3505  

均匀度(%)  69    83   88    90      89     91      85   83  

--------------------------------



  3 育成期逐周稳定增加百只喂料量

  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育成期逐周稳定增加百只喂料量,各周料量的增加基本保持在一条平滑的曲线上,不忽高所低,前后相邻两周料量的增加量基本一致,以确保种鸡有一条平滑的体重增加曲线,这为后期产蛋率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代种鸡产蛋期数据统计:产蛋周期:27~66周龄;产蛋周数40周;产蛋总数2495674个;可孵蛋占95%;淘汰蛋占2.14%;破损蛋率0.45%;80%以上产蛋率14周;最高周产蛋率88.83%;淘汰周产蛋率58.70%;全期平均产蛋率74.12%;入舍母鸡累计产蛋199.24个;期初鸡数12526只;期末鸡数11711只;周期死淘率6.51%。

  4 适时、有效地增加光照。

  增加光照的目的在于加快鸡体性成熟,促进种鸡适时开产,手册中规定的增加光照时间比较规范固定。但种鸡的生长发育受饲料、气候、疾病等因素影响,饲养者在给种鸡增加光照时必须和鸡群的体成熟和性成熟相一致。增加光照有两个判断依据:①根据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约翰 布瑞克博士的研究成果,换羽鸡只主翼约有1.5根至2.5根未换时,这时由于性成熟而产生的性荷尔蒙会中止主翼羽的更换,换主翼的停止时间应为20周龄左右。更换主翼羽推迟,说明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推迟;②鸡群体重过小或鸡体过瘦,达不到手册要求,则考虑推迟光照,反之亦然。第29批种鸡是7月14日引进的,属逆季鸡,但又比较接近顺季,情况特殊,加之该群种鸡体重一直落后手册标准1周左右。因此,我们采取了有别常规的光照程序,适当推迟光照,使光照程序和鸡群性成熟更加协调。该群种鸡的光照程序:1~13周龄,自然光照;14~16周,12h;17~18周龄,13h;19~20周,14h;21~23周龄,15h;24周龄,16h。实行了这个光照程序以后,鸡群于25周龄第2d见蛋,26周龄第2d产蛋率达5.5%。开产时种蛋较大,种蛋合格率高。

  5 准确安排产蛋高峰前的料量,高峰给料适时、适量,达高峰后及时减料

  由于第29批种鸡育成期体重生长一直比手册标准推迟1周,所以没有片面追赶标准体重。结果种鸡性成熟也相应地推迟了1周。至24周料量已达152.7g,依据喂料曲线,近几周料量每周应增加8~10g,问题是种鸡尚未产蛋,料量已近高峰,结果势必造成母鸡体重过大,脱肛增多,死淘率增加,双黄蛋比率高,合格种蛋率下降。对此,采取了适时减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