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黑鸡育雏技术

   德化黑鸡是我省优质乌骨鸡种质资源,它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具有黑色素沉积丰富,肉质结实、鲜美细嫩等优点,价格一路攀升,市场供不应求,饲养德化黑鸡的专业户也越来越多。

  雏鸡是指从孵出到6周龄的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抓好育雏期管理,是关系到成活率、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的关键,是养鸡成败的重要阶段。德化黑鸡体型中等,300日龄平均蛋重46克,初生雏32克左右,由于体小抗寒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差,做好德化黑鸡育雏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消毒雏舍

  进雏前,首先将育雏用具搬出室外,认真清扫,特别是对己经用过的育雏用具,还要将附着在用具上的脏物,粪便彻底清洗干净;其次要对育雏室进行认真清扫,特别是屋顶、墙壁 、地面,然后用水清洗,并用消特灵喷洒消毒。最后将育雏室的所有用具及饲养员穿的工作服,全部放入育雏室内并将育雏室的窗户、通气孔全部封严后,将育雏室内温度提升至27℃―30℃,用甲醛熏蒸消毒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进雏以后,还要定期带鸡消毒。为了减少应激反应,消毒时药液不要直接向鸡群喷洒,可将喷雾器喷嘴朝上喷洒,使雾滴缓慢降落到鸡群中。消毒剂要求2―3种刺激性小交替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

  二、挑选雏鸡

  养殖户在购买雏鸡时最好到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鸡场购买,仔细了解种鸡的生产发育和防疫情况。仔细挑选雏鸡,健雏一般活泼好动,叫声响亮,眼亮有神,羽毛整洁光亮,腹部柔软,用手抓住时明显感到温暖、体态均匀、挣扎有力。

  三、慎重运输

  雏鸡按预定数量挑选好后,从种鸡场到养殖场(户)的运输时最好采用专用雏鸡箱装雏。如没有专用雏鸡箱,也可用厚纸箱、木箱代替,但箱子四周留有通气孔,最好将箱体分隔成若干小格,箱内雏鸡数量适宜,不能拥挤,要留有一定空间。早春、晚秋、冬季运输雏鸡时要带防寒用品,夏季运送雏鸡时要带防雨用具,以防将雏鸡压死、闷死、热死、冻死。运送雏鸡的车辆及所有用具、物品在装雏鸡前要进行严格消毒。

  四、适时开饮

  雏鸡运到养殖场后,要及时放入育雏舍内,稍加休息后,即可开始饮水。雏鸡饮用水要清洁、卫生,以饮用18℃―22℃的温开水最佳。第一天,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  1000IU/羽,以后几天可在饮用水中加入蜂蜜或口服补液盐让雏鸡饮用,以减轻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促进体内剩余卵黄的吸收,排尽体内胎粪。也可在饮用水中加入一些预防药物,如禽康液、胃肠清、庆大霉素等,预防鸡白痢等其它疾病的发生。饮水器要经常清洗,平均20―25只雏鸡一个饮水器为宜,饮水器内的水要少加勤添、防止因舍温过高使饮用水变质,影响雏鸡健康。

  五、及时开食

  一般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最迟不能超过48小时。当有一半以上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并用喙啄食地面,有觅食行为时,应及时开食。雏鸡用料宜采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雏鸡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时饲养员要轻轻将饲料均匀地洒于料布上或盘中,最初三天,每2-3小时饲喂一次,少加勤添。以后饲喂次数可减少至4―6次/日。

  六、控制室温

  温度是育雏成败关键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温度过低,雏鸡互相挤在一起不采食、不饮水,体弱的常被挤压而死亡。温度过高,雏鸡两翅散开、张口呼吸,饮水量增加,采食量降低,影响正常代谢,使鸡群体质变弱,生长缓慢。温度忽高忽低,易诱发多种肠道、呼吸道疾病。一般情况下,育雏前期温度控制在30℃―32℃,以后每周可将育雏舍内温度下降1-2℃。

  七、降低湿度

  适宜的湿度也是育雏的必备条件,特别是育雏前期,舍内温度较高,而雏鸡刚出壳不久,饮水较少或不会饮水,体内水分随着呼吸和排粪大量排出体外,如果湿度高,雏鸡舍内过于潮湿,雏鸡不愿活动、不愿饮水、采食量下降,还可能诱发球虫病。一般情况下,雏鸡舍内湿度55%―65%之间。湿度过高时,可加强通风,清除粪便、疏散密度、更换垫料。

  八、通风换气

  育雏舍内不能因为保温而忽视通风,特别是育雏后期,随着雏鸡日龄的不断增加,雏鸡舍内水气、氨气、灰尘以及鸡群散发的热量不断增加,如果鸡舍内通风不畅,不但会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饲养员如果进入鸡舍闻到刺鼻氨味或浓厚的碳酸气味时,应适当打开窗户更换空气。为防止鸡舍内温度变化太大,冬季应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更换空气,夏季可在早上或傍晚气温较低时更换空气。

  九、密度合理

  如果雏鸡密度太大,会造成空气污浊,舍温增高,饲养条件变差,鸡群采食、饮水不均匀,不但容易发生啄癖、异食癖,而且鸡只生长发育不整齐,体质变弱,容易感染疾病。如果密度过小,房屋和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人、财、物浪费,使育雏成本增高,生产效益降低。一般情况下,平养雏鸡每平方米的密度,0―2周龄时,为25―30只;3―4周龄时,密度为20―25只;5―6周龄时,密度为15只左右为宜。

  十、按时防疫

  按免疫程序搞好防疫工作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购买雏鸡时,要向供苗方了解的父母代种鸡和雏鸡的免疫情况,然后按德化黑鸡的免疫程序落实到位。每次免疫前,要仔细查看雏鸡的健康情况。每次免疫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蜂蜜或多维素、电解质等以减少鸡群免疫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免疫效果。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