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问一下小鹅的饲养和免疫程序的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病(如何治疗) 谢谢!!!! 姓名:周为 单位: 联系电话:7563078 2007-10-13 参考答案 周为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鹅的免疫防疫: 雏鹅; (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种鹅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但时间已超过100天,这类种鹅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用小鹅瘟雏鹅活苗1羽份皮下注射免疫,7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种鹅在免疫100天内产的蛋孵出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要用活苗免疫,以免母源抗体中和活苗中的病毒,导致免疫失败。 (2)小鹅瘟抗血清免疫。在无小鹅瘟流行地区,可在雏鹅1~7日龄用同源(鹅制)抗血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在小鹅瘟流行地区,在雏鹅1~3日龄用上述血清,每只注射0.7毫升。 (3)鹅副黏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鹅副黏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未经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或免疫时间已超过2个月的种鹅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如当地无鹅副黏病毒病、鹅流感疫情,可在10~15日龄进行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如当地有这两种病疫情,应在5~7日龄时进行Ⅱ号剂型单苗或Ⅱ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经单苗或二联苗免疫2个月以内种鹅的后代雏鹅,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苗免疫 仔鹅; 雏鹅经鹅副黏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鹅副黏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后45~60天,须进行第二次单苗或二联苗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只鹅肌肉注射0.7~1毫升。后备种鹅3月龄左右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按常规量注射。 成年鹅; (1)在鹅群产蛋前15天,肌肉注射鹅蛋子瘟灭活苗或鹅蛋子瘟禽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免疫。 (2)在鹅群产蛋前10天左右,在另侧肌肉注射Ⅰ号剂型鹅副黏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二联苗,每只鹅注射1毫升,2个月后再注射1次。 (3)在鹅群产蛋前5天左右进行小鹅瘟种
鹅苗免疫,如仔鹅已免疫过,可用常规4~5倍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期可达4~5月;如仔鹅没免疫过,按常规量免疫,免疫期为100天。免疫后100~120天内再用2~5羽份剂量免疫1次。 鹅的生长速度快,疾病少,易管理,除了育雏期外,
饲料以草为主。因此,养鹅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农村致富项目。据调查,随着农村养鹅规模的逐渐扩大,养鹅环境受到污染,鹅病时有流行。因此,防治鹅病成了保障养鹅发展的重要问题。 1、常见鹅病的发病规律 目前农村常见的鹅病主要有小鹅瘟、鹅
鸭瘟、鹅禽流感、禽霍乱和球虫病等。 (1)小鹅瘟 该病为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烈性传染病,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30日龄以上的仔鹅很少发病。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2)鹅鸭瘟 该病又称大鹅瘟,由鹅鸭瘟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青年鹅,呈散发性,尤以水网地区,鹅鸭混群饲养或鹅群放牧于鸭瘟流行区而多发,病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鹅禽流感 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由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各种日龄的鹅群均有高度易感性,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其他日龄鹅为80%~100%。 (4)禽霍乱 该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摇头瘟等。是一种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鹅都能感染,雏鹅、仔鹅最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9~11月最流行,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 (5)球虫病 该病由艾美尔属和泰泽氏属球虫寄生而引起的体内寄生虫病,各种日龄鹅均易感染,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每年5~8月为该病的多发季节。 2、常见鹅病的主要症状 (1)小鹅瘟 该病的潜伏期为3~5天,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型三种。最急性型:1周龄内雏鹅,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突然倒地昏迷,不久死亡,数天内蔓延全群,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粘膜急性卡他炎症、充血,附多量粘液。急性型:多发于2周龄内雏鹅,病鹅离群独处,厌食,排黄白色含气泡粪便,喙端色泽变暗,临死前出现麻痹或抽搐。剖检可见小肠中段极度膨大,质坚实,肝、肾、脾肿大、充血。亚急性型:多发于2周龄以上雏鹅,表现精神萎靡、呆立、厌食、腹泻和消瘦。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粘膜发炎、充血。 (2)鹅鸭瘟 该病的潜伏期为3~5天,病鹅精神沉郁,翅下垂,食欲不振或废食,饮欲增强,排灰绿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肿胀、充血,下颚皮下水肿。剖检可见皮下出血,腺胃粘膜出血,小肠弥漫性充血,肝脏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或黄色坏死灶。 (3)鹅禽流感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出现症状。病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颈闭目,怕寒,喜蹲伏、挤堆,鼻孔流液,呼吸急促。病鹅鼻腔流液,常强力摇头。病重者腹泻,脚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4天。剖检可见呼吸器官纤维性增生,脾肿大,有粟粒状灰白色坏死灶,心内外膜及粘膜充血或出血,肝脂肪性病变。 (4)禽霍乱 该病因流行期、鹅体抵抗力及病菌致病力强弱不同等原因,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暴发初期,病鹅常无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也有的倒地扑翅后随即死亡。剖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发绀,浆膜点状出血,肝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 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离群独处,头隐翅下,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2~43℃,饮欲增加,口、鼻流液,张口呼吸,排绿色稀粪。剖检可见心包液增多,肝、脾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肠粘膜充血、发炎。 慢性型:多发生于疫病流行后期,病鹅持续腹泻,消瘦,贫血,跛行,关节炎性肿胀、囊壁增厚,关节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肝脂肪变性或有坏死灶。 (5)球虫病 该病依病情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例多见于雏鹅,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先便秘后腹泻,后因肠道损伤及中毒加剧,翅轻瘫,出现神经症状后不久死亡。剖检可见粘膜苍白、出血炎症,肠粘膜增厚、糜烂,有溢血点和球虫结节。 3、常见鹅病的防制措施 (1)小鹅瘟 第一,注射疫苗:母鹅开产前1个月,每羽注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免疫保护率可达95%以上。 第二,免疫血清疗法:雏鹅出壳3~5天内,皮下或肌注小鹅瘟免疫血清,预防量每羽0.5毫升,治疗量1毫升。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推广自繁自养,搞好种蛋消毒,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发现病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污染环境。 (2)鹅鸭瘟 第一,注射疫苗:鸭瘟疫苗,预防免疫1:50稀释,每羽1毫升;发病鹅群1:20稀释,每羽1毫升,紧急注射。 第二,对症治疗:为预防病鹅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可适当使用抗菌类药物,如土霉素等拌料饲喂。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鹅舍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发现病鹅及时隔离、治疗,多喂青绿饲料。 (3)鹅禽流感 第一,药物预防:磺胺嘧啶,第1次每羽口服1/2片(0.25克),此后每隔4小时服用1/4片,连用3~4天。 第二,药物治疗:可用链霉素肌注,成年鹅每羽8~10万单位,中鹅每羽3~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5天,也可用青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清洁、卫生,防止家禽混养,以免相互感染,严防污染环境,传播疫病。 (4)禽霍乱 第一,免疫预防: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疫苗,2月龄以上每次每羽肌注2毫升,8~10天后再注射1次,免疫期6个月。 第二,药物治疗:成年鹅每羽肌注链霉素10万单位(200毫克),中鹅3~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5天。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鹅舍应清洁、干燥、通风,严防污染环境,传播疫病;饲料营养全面,管理细心,发现病鹅,及时隔离、治疗。 (5)球虫病 第一,药物预防:氯苯胍,每千克饲料添加50~60毫克,拌料饲喂;另外可用灭虫灵、优素精、球虫净、莫能菌素等拌料,交替使用。 第二,药物治疗:治疗暴发性球虫病用球痢灵,每千克饲料添加125毫克,拌料饲喂,连用3~5天。 第三,加强鹅舍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草,不在低洼潮湿及球虫污染地区放牧。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