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营养需求特点探讨

蛋鸡产蛋期的营养需求特点产蛋期蛋鸡的日粮能量水平取决于母鸡体重、产蛋变化、环境温度等因素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鸡的能量需要影响很大,如白来航母鸡的每日代谢能需要量,当气温高于29℃时代谢能约为1130大卡,而在结冰天气中的未绝热鸡舍内则高达1590大卡。但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绝对需求量几乎无影响。一般将母鸡的整个产蛋周期分为3个阶段,即产蛋初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不同时期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养分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使产蛋量增加,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而且产蛋率也有所增高。添加油脂可提高蛋重和产蛋率的原因:①添加的油脂与饲料中的脂肪协同作用,提高了脂肪的吸收率;②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由油脂代替,由于添加脂肪可产生被称为“脂肪额外热效应”的有效作用,使日粮的代谢能增加;③基础日粮中的非脂质成分的利用率提高了;④油脂热能损失少,代谢能向净能转化的效率增高;⑤饲料密度加大;⑥当鸡只处于高温环境或疾病等应激状态下时,采食量不能满足体内能量需要,添加油脂则可增加代谢能的摄入量;⑦饲料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加。研究表明,当在产蛋鸡日粮中用脂肪代替等能的碳水化合物时,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得到改善。产蛋期的蛋白质营养特点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氨基酸的组成。日粮的氨基酸构成愈接近产蛋鸡的需要量,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就愈高。蛋氨酸和赖氨酸是产蛋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因此,产蛋鸡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据报道,饲粮蛋氨酸和赖氨酸保持平衡,从而使平衡的后备母鸡日粮蛋白质利用率接近61%,而不平衡的日粮只有55%。产蛋鸡维生素的需要量与生长鸡相比,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为生长鸡的1.5~2.5倍。矿物质中钙、磷的需要量为生长鸡的3~4倍,同时还应注意其他矿物质元素的供给。蛋鸡不同产蛋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产蛋初期在开产前1个月,鸡日采食量变化很小,从开产前4天起,日采食量减少20%,且保持低采食量至开产;在开产的最初4天内,采食量迅速增加;此后采食量以中等速度增加,直到产蛋第四周后,采食量增加缓慢。从开产前2周~3周至开产后1周,母鸡体重也有所增加,约增加340克~450克,其后体重增加特别缓慢。研究表明,产蛋早期(开产后前2个月~3个月)适当增加营养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对产蛋高峰的尽快到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第一枚蛋的重量与能量摄入的关系比与蛋白质摄入量的关系更为重要,认为能量的摄入多少是产蛋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开产后前2周~3周到产蛋高峰期这段时间的能量需要,对产蛋鸡的一生至关重要。在产蛋初期饲粮中添加脂肪非常有效。在日粮中添加一定脂肪(1.5%~2.0%),不仅能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而且能改善日粮的适口性,提高日粮的采食量。研究发现,日粮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对产蛋期的产蛋量和蛋重都有影响,但对产蛋初期的蛋重无明显影响。产蛋期前8周~10周的日粮应具有以下特征:①粗粉料,含谷物量高;②添加2.0%~2.5%的脂肪,至少含有2.0%的亚油酸;③日粮的代谢能不低于11.6兆焦耳/公斤;④粗蛋白质含量不高于18%,应含有足够数量的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⑤最多含有3.5%的钙,且为粗颗粒钙。产蛋高峰期从第26周龄~28周龄进入产蛋高峰期直到40周龄,产蛋率达到90%左右,蛋重也从开产时的40克提高到56克以上。母鸡体重增加也较快,一般体重从1350克增至约1800克。产蛋高峰期,应使用高营养水平日粮,对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至关重要,应特别注意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并且应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产蛋后期产蛋高峰过后,进入产蛋后期,一般从41周龄到60周龄。产蛋高峰过后,蛋鸡已经成熟,鸡体用于自身生长的营养需要将消失,产蛋率下降,而蛋重则有所增加。另外,产蛋高峰过后的鸡群,采食量也较固定。随着周龄增加,养分摄入便过剩,体重增加,饲料利用效率下降。如此时能量摄入过多,易发生脂肪肝。此阶段的营养目的是使产蛋率缓慢和平稳地下降。产蛋高峰期过后,仔细调节日粮中蛋白质和蛋氨酸水平可有效控制蛋重。产蛋下降后的3周~4周内,日粮蛋白质的含量最多可降低0.5%。如果产蛋量下降超过预期水平,最安全的办法是减少日粮中的蛋氨酸水平,而不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此期一般采用限制饲养。限食程度取决于产蛋鸡的体重、环境温度、产蛋率和日粮营养水平等因素,一般以采食量限制为正常的90%~95%较好。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