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创业”二字,许多妇女感觉可望不可及,即使有十分的创业热情,但也很少有创业的实际行动。回顾自己6年来的创业历程,家住曲阜市南辛镇屯里村的魏哲英最深的感触就是:创业需要胆量,成功源于自信。 回乡养鸡受到重创 2002年魏哲英从聊城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应聘到青岛市的一家公司。当时所在的公司是集种禽、孵化、肉鸡饲养、肉产品加工、
饲料、
兽药为一体的龙头出口企业。她在公司工作三年的时间里,凭着她的努力拼搏,一步步从一般员工晋升到中层管理干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成为技术骨干。当时,魏哲英看到,胶东地区完全市场化的
养殖经营模式带动着许多农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内心要闯一闯的想法与日俱增。魏哲英当时想到:人家能够办到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办到呢?何况自己又学习了这个专业。这种冲动,这种创业的热情,促使魏哲英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曲阜,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回到家乡后,选址、换地、建场,几经周折,建了一座存栏2600只的小型鸡舍。由于魏哲英的养鸡场靠近河滩,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回家养的第一批鸡到22天时,被2005年那场罕见的秋雨给淹没,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再加上建棚的1万余元,让魏哲英两手空空。钱财的损失是次要的,精神的打击才是致命的。从没受过挫折的魏哲英,怎能经得起这当头一棒,她不免有些后悔,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干,偏回家养什么鸡。 二次受挫合同解围 在魏哲英迷惘和懈怠之际,曲阜市妇联、曲阜市人事局和南辛镇政府,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来到魏哲英的养鸡场进行创业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在他们的鼓励下,魏哲英总结教训,重新建起了大棚鸡舍,引进了优质鸡苗,开始了第二轮创业。“不幸的是,当时养的第二批鸡赶上了全国爆发的禽流感,人们不敢吃鸡,鸡的价格暴跌。”魏哲英回忆说,好在当时养的是优质品种,合同鸡回收价每斤3.1元,而市场价却跌至了每斤2.3元,当时出栏的养殖户都亏损了不少,但魏哲英却盈利了6000元,为继续创业增强了信心。 她随后又进了第三批合同鸡,挣了8000余元。到2006年的春天养鸡行情看好,魏哲英连续进了四批合同鸡,盈利3万多元。虽历经风雨,却也收获不少,总共盈利5万多元,魏哲英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创业成功反哺乡邻 2007年初,魏哲英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一座存栏量6000只鸡的大型鸡舍,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扩建了一座鸡舍,兴建了50吨的蓄水池,年出栏量达到5至6万只,经济效益在8至10万元。魏哲英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养鸡行业市场信息,通过电脑到禽业网站上去了解最新的养殖知识,遇到疾病上的疑难及时与兽医专家网上交流。销售上了解市场规律,抓住最佳价位,2008年虽然赶上了金融危机,畜禽行情下降,但全年纯收入仍有8万元,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魏哲英的影响带动下,屯里村已发展了许多乡邻建造了大型养鸡场。“乡邻在饲养、防疫上遇到问题,魏哲英都毫无保留地解答,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一位养鸡场的村民告诉记者。目前,屯里村已形成了以魏哲英养鸡场为龙头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她成立了专业养殖协会,带动周边养殖户实现规模发展,走集畜禽产品销售、加工、冷藏于一体的产业化之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