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期母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母鸡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鸡场的经济效益,这一时期历时一年之久,会遇到许多问题,必须作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转群工作
  生产实践中,一般在18周龄前后就将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以便让鸡群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对产蛋的影响。
  转群前要将鸡舍的门窗、供水、供料、供电、通风等设施先行检修,然后按照四步消毒法将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转群前要淘汰育成鸡群中的病、弱、残鸡,对断喙效果不好的鸡要重新断喙一次,并将整个鸡群的防疫情况和健康状况了解清楚。
  冬季转群要选在风小的晴天,夏季选在无雨的早晚进行。可在转群的同时进行鸡新城疫或减蛋综合症的接种,也可转群后再接种。要注意转群、断喙和免疫接种不要在同一天进行,以免过度的应激反应伤害鸡群健康。转群时要将体形大小一致的鸡放在一个笼子里,以免大欺小造成伤害。
  转群后一周内应力求保持育成期末的饲养管理制度,注意经常巡视检查,及时调整受伤、受欺的鸡;调整水槽的高度,使所有的鸡都能喝到水。
  要按照免疫程序在开产之前完成接种工作,以免影响鸡群的正常开产。
  二、产蛋鸡各阶段的饲养
  1、当鸡群的产蛋率达到5%(大约在20-22周龄)时,要将育成鸡饲料转换为产蛋鸡饲料。产蛋初期一般不限制采食量,因为此时母鸡的生长发育尚未停止,所采食的饲料既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为产蛋积蓄营养。此时还需要根据鸡的体重和产蛋率上升的幅度适时转换饲料配方,按饲养标准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2、产蛋期蛋鸡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总量中,蛋氨酸应占53%以上。其次是其它必须氨基酸、钙和磷。胆碱能促进合成蛋氨酸,防止脂肪沉积,饲料中加入0.3%的胆碱有利于提高产蛋率和降低饲料消耗。
  3、一般品种蛋鸡在23-24周龄(160-170日龄)开产(产蛋率达50%以上),开产初期产蛋率上升得很快,从开产到达产蛋高峰的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当代高产鸡的产蛋率可达95%以上,产蛋率80%以上的高峰期可以持续5个月以上。在高峰期产蛋率正常,鸡的体重稳定的情况下,要在饲料配方和原料品种上尽量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同时要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性,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免鸡群对饲料的变动及环境变化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一旦下降,恢复起来就比较困难。
  4、高产期要密切注意鸡的采食量、蛋重、产蛋率和体重的变化,以判断给饲制度是否合理,要根据以上指标的变化适当调整给料量。具体做法是:产蛋率上升,清早食槽无料,当天的给料量要酌情增加;产蛋率平稳,清早食槽无料,给料量仍保持前1天的水平;产蛋率平稳或下降,清早有剩料,则适当减少给料量。无论如何要保持食槽第二天早上无剩料,这样既能保证鸡群有旺盛的食欲,又能防止饲料浪费。
  5、随着鸡群进入产蛋中、后期,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要适当减少给料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浓度,以免鸡群过肥而使产蛋率骤降。
  三、产蛋鸡的光照管理
  光照对鸡的繁殖功能影响很大,增加光照时间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缩短光照时间会抑制性激素的分泌而抑制排卵和产蛋。因此,产蛋期间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采取正确的光照制度能收到良好的产蛋效果,而光照制度不当则会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过早开产、蛋重小、发生啄癖、产蛋率骤降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
保证产蛋所需的光照时间每天不能少于1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16小时。有研究表明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增加蛋的破损率。在此范围内,产蛋期光照时间宁可延长不可缩短。增加光照以每周15-20分钟的增长速率为宜,直到每天14-16小时为止。
  光照长度比强度重要,光照强度对鸡的生长和性成熟关系不大,但过强的光照会诱使鸡群发生啄癖。蛋鸡舍每平方米面积有10瓦的亮度即够,光色以具有长波的红光对生殖腺的刺激效果最好,其次是白光,蓝光对鸡的刺激起副作用。生产中一般用白炽灯或日光灯作光源。
  当光照长度达到14-16小时后,每天开关灯的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变动,防止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四、蛋鸡的钙质补充
  饲料是决定蛋壳质量和蛋壳强度的主要因素。试验证明,开产前半个月母鸡骨骼中的钙沉积加强。因此从4月龄起或达5%产蛋率时,应给母鸡喂含钙量较高的饲料,普遍认为产蛋鸡日粮中含钙量3.2-3.5%,含磷量0.45%是最佳水平,而在高温季节或产蛋高峰时,含钙量可增加到3.6-3.8%,短期内加到4%能使蛋壳变厚,但进一步提高对产蛋不利,也不能改善蛋壳质量。
  饲料中钙不足会促进吃料,结果饲料消耗过多,母鸡脂肪沉积多,体重增加;饲料中钙含量过多会使鸡的食欲减退。
  试验证明,上午鸡摄食的钙经消化道,在小产小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沉积在骨骼中,在必须时才动用形成蛋壳。而下午摄食的钙没用语直接形成蛋壳。因此最好在每天下午或晚上给母鸡补饲饲料总量1-2%的钙,给母鸡补钙时,它们能自行调节吃钙量。体重较低,采食量较小的母鸡应多喂一些钙。
  生产中采用贝壳和石粉做钙源。日粮钙源中贝壳占三分之二、石灰石占三分之一时蛋壳强度最好。鸡对动物性钙源吸收最好,对植物性钙源吸收最差。经高温消毒的蛋壳是最好的钙源。
  维生素D3的缺乏会破坏钙的体内平衡而形成蛋壳有缺陷的蛋,因此,在饲料中要添加足量的维生素D3。
  五、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是鸡的饲养管理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能维持高而平稳的产蛋率和节省饲料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是20℃,13-25℃范围内不会影响产蛋性能。13℃以下每降低1℃,产蛋率将下降1.5%,25℃以上会使蛋重下降。母鸡难以忍受30℃以上的持续高温,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和产蛋率将明显下降,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率增加。因此蛋鸡舍冬季要注意保温,夏季要注意降温。
  2、鸡舍空气的质量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若鸡舍空气不流通,会导致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聚集而对鸡体产生强烈的应激,长时间作用会损伤鸡的呼吸道粘膜,使鸡弭患呼吸道疾病。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鸡舍的卫生和通风,及时清除粪便和尘埃。在冬季鸡舍保温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3、 防止噪音对产蛋高峰鸡群的不良刺激。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