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首先要对基本质量进行监测。本文简要介绍了可用作品控程序的最有效的质量监测方法 —— 出壳率分析。
目录
鲜蛋出壳率分析
照蛋和出壳率分析
出雏日出壳率分析
出壳率分析步骤
胚胎死亡率鉴定
鉴定孵化21天种蛋的受精率
准确的记录
总结
参考文献
有三种出壳率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孵化期的种蛋分析。出壳率分析的第一个时机是对待孵鲜蛋进行分析;第二次是在孵化7 到12 天时进行照蛋检查蛋的孵化情况;最后一次是在孵化期结束时破壳检查。这三个方法都很简单,每种方法都可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可强化从种鸡场到孵化场品控程序。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分别进行描述,使质检员易于操作,以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
鲜蛋出壳率分析
鲜蛋出壳率分析的优点是能够以最快的方式估计种蛋的受精率。当种群开始产蛋或如果种群出现疾病或繁殖问题时,这种分析方法就比较有用。受精率可以在蛋产下后测定(而不是等到蛋储藏期后,或者等到孵化期进行照蛋检查甚至孵化结束时进行出壳率分析……很模糊)。例如, 假如种蛋存储用一周时间,而出壳率分析是在孵化结束时进行,那么关于鸡群受精率的信息须在四周后才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措施的改善需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做出。然而另一方面,鲜蛋出壳率分析也存在许多缺点。
鲜蛋出壳率分析法最大的不足是,它只提供关于受精率的大概信息。仅依靠鲜蛋出壳率分析,无法获得其它繁殖方面的信息,譬如胚胎死亡,种蛋污染,裂纹蛋,受精蛋的孵化率,以及其它许多信息。 另一个缺点是分析步骤需要浪费昂贵的种蛋。不过鲜蛋出壳率分析所用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因为要浪费种蛋, 因此样本量很少超过100,也正是因为样,鲜蛋出壳率分析存在预测误差较高的问题,这是第三个缺点。
鲜蛋出壳率分析很少能提供充足的样本数,从而导致抽样误差。出壳率分析的其它两种方法需要对几百个蛋样进行分析, 但只需评估存在问题的种蛋。鲜蛋出壳率分析的第四个缺点是,受精蛋与无精蛋的区别比孵化了几天的蛋更困难,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要想正确区别受精蛋和非受精蛋,必须倒出蛋内容物并且找到胚盘。
有三个标准可以用来测定胚盘是否受精:胚盘形状,大小,和颜色深浅。
1. 形状:仔细观察发现,胚盘(已受精)一般是圆的(即几乎完全一致和均匀)。 孵化场人员一般称这种形状为“圆环状”。 圆环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白色对称的圆环,圆环中心有一个清晰区(图1) 。有时在清晰区的中心有一个白色小点。胚盘(没有受精)很少呈完美的圆形,而是有锯齿状边缘。在未受精胚盘的四周存在的空泡通常比受精胚盘的多(图2)。
大小:受精胚盘外观总是比无精胚盘大(大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
颜色深浅:已受精的胚盘表面几乎总是浅白色,比没有受精的胚盘颜色浅些。没有受精的胚盘比较小,颜色深,在卵黄表面看起来象个白点。有时没有受精的胚盘呈颗粒状,可能聚集数个白点而不是一个白点。
为学会如何区别受精和未受精胚盘的技术,把已知的受精蛋和未受精蛋进行比较是有用的。将卵黄放置在一个清晰光亮的培养皿上并且轻轻把盖子压到胚盘。这样使胚盘突出以便进行形状、尺寸和颜色特征分析。初学者必须借助放大境进行鉴定。
鲜蛋出壳率分析时, 每群至少有100个蛋样,这很重要。考虑到鲜蛋出壳率分析的缺点,不提倡用这个方法,除非希望快速检查受精率。而照蛋检查或者孵化结束时破壳检查则应该定期进行(每一周或者两周)
照蛋出壳率分析
照蛋出壳率分析是测定受精率最精确的方法。这种方法还可帮助确定种禽群以及孵化场其它方面的问题,例如种蛋反置比例,裂壳蛋以及胚胎早期死亡蛋的比例。许多孵化场管理人员将照蛋出壳率分析程序列入他们的质量控制体系中,以监控整个孵化期中所有种蛋每周的情况。照蛋分析在孵化第五天时开始进行,但此时照蛋分析中出现的错误也往往较多。孵化进入第二周后,由于胚胎生长迅速,因此如果照蛋分析在孵化的第九或者第十天进行,错误率会降低许多。
常用的照蛋分析方法有两种。最快速的方法是用桌式或大型照蛋器。整盘整盘的种蛋放在桌面上一次全部检查。没有受精的蛋以及胚胎早期死亡的蛋透光率比受精发育良好的蛋高,看起来更透亮。把这些透亮的蛋挑出来磕破。小型照蛋器需要一个一个照,比桌式照蛋器慢,但是更准确(图4)。使用小型照蛋器错误率较低,且倒置蛋和裂壳蛋也更容易检出。
将倒置蛋、裂壳蛋、死胚蛋的信息记录下来,这一点很重要。每个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孵化蛋生产质量管理程序。有些工人比较粗心,在将孵化蛋运送到孵化车间时把蛋的大头朝下,从而使公司由于种蛋孵化率下降以及雏鸡质量的降低而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壳内接种的情况下种蛋的摆放更重要。实际上,对于那些倒置放置的种蛋,在进行壳内接种时针头会刺入胚胎,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在进行照蛋破壳检查时及时发现那些倒置放置的种蛋是很重要的。同时,如果发现很多种蛋倒置的情况,也说明收集种蛋的工作有欠细心。
为了使照蛋出壳率分析程序更加精确,必须提供充足的蛋样。要想使受精率、倒置蛋、裂壳率、淘汰率这些评估数据有意义,每个种禽群至少需要四盘种蛋,并且要求取样时从孵化器不同部位取样,这样使样本更具随机性和代表性。
通常照蛋分析法评估的受精率被认为是“真正的受精率”。实际这并不正确,照蛋分析仅仅提供了真正受精率的估计值。获得真正受精率的唯一方法是分析每个盘子中的所有种蛋。而这样做时间上不允许。表1是对照蛋分析的报表实例。这些数据结果显示受精率达到97.69%,早期胚胎死亡率仅为2.47%,但是,种蛋在种鸡场收集和筛选似乎有点马虎,因为裂壳、倒置以及劣质种蛋超过0.50%。
出雏日出壳率分析
也许在你的孵化场垃圾堆中丢弃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你解决孵化场和种群中一些的实际问题,或者能提高孵化率和生产利润。那些不能孵化的蛋可能含有种禽和孵化场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没有敲破蛋检查一下以获得相关信息,而仅仅去猜测造成孵化率低的原因就会使这些宝贵的信息丢失。
出雏日出壳率分析包括从种群中抽取未孵化的蛋样,并且将这些导致繁殖失败的因素进行归类。这种有价值的管理工具的具体操作程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无论孵化率或种鸡群日龄如何,至少应该每两周对全部种鸡群的种蛋抽样,进行一次出雏日出壳率分析。即使对于孵化表现优良的种鸡群也应进行监测,以便获得孵化和繁殖效率方面的真实情况。出壳率分析在查明以下问题时都是很重要的:蛋架和孵化器问题;不同育种公司之间的对比;种鸡群的评估和种鸡场的管理水平,以及为了改善生产性能,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分析繁殖失败的原因而建立种鸡群历史记录。出壳率分析还有利于解决生产、蛋的处理以及蛋的储藏等问题。例如,胚胎大量早期死亡可能说明蛋的储存时间过长或储存温度过高,或者蛋的收集方法不对。在大多数孵化场,孵化结束时出壳率分析应该在连续的两个孵出日内进行,以确保所有种鸡群的种蛋都得到检测。
出壳率分析步骤
在小鸡一孵出来,立即从同一孵化器的不同部位收集蛋,每个品种至少收集四盘。
从孵化盘中将所有未孵化的蛋挑出,包括啄壳蛋。将蛋放在蛋盘上,大头朝上,标明种鸡群号。
出壳率分析最好在孵化后立即进行而不是在孵化一天或者两天后才做,这将使壳内活胎和死胎比例的评估更加准确。
记录出雏盘中淘汰雏和死雏的数目。
将未孵化的蛋敲开,根据孵化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类。见表2和表5。
最佳的做法是从蛋的大头敲破蛋壳并且剥开,因为胚胎通常都是在大头发育。也可以把蛋在平底锅里砸破蛋,但这种方法不精确,因为胚胎或胚盘常常滚到卵黄下面,很难定找到。另外,打破蛋也增加卵黄膜破裂的可能性(在孵化21天以后这些膜是薄弱的)。如果卵黄膜破裂就较难判断是无精蛋还是早期胚胎死亡了。
胚胎死亡率测定
有时候胚胎或胚盘不在卵黄顶端,这样的话,可以把蛋转一下,倒出一些蛋清,让胚盘(不论受精没受精)转到卵黄顶端。如果仍然找不到胚胎,可将卵黄倒入空的平皿上进行观察。
关于胚胎死亡的分类,孵化场经理想要细致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细致到什么程度。但应该明白,质量控制人员不必是胚胎学家。多数情况下,按胚胎死亡的周次分类就足够了(如首周、第二周或第三周)。分类技术经过几次实际操作之后就很容易掌握了。
孵化21天后再观察死胚蛋的发育并不像当时打开活胚蛋那样清晰。但是,经过一些实践,根据胚胎的尺寸以及发育过程中的一些明显变化(表3),还是可以做出精确判断的。有个好办法可以对这方面的新手进行培训,就是把不同发育阶段的活胚蛋打开观察,并与孵化21天之后得到的死胚进行对比,或对比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挂图(Buhr 和 Mauldin, 1990; Mauldin 和 Buhr, 1991) 。
孵化21天鉴定种蛋的受精率
21天孵化之后种蛋的受精率可以通过观察胚胎发育或者检查卵黄颜色和蛋清的均匀度进行鉴别。可按下面的两点说明鉴别孵化21天后的极早期死胎、胚胎发育阳性以及无精蛋。
一般说来,未受精的卵黄颜色比受精卵黄颜色鲜亮。未受精蛋的蛋清比受精蛋的蛋清粘稠。未受精蛋的卵黄在蛋的中心,而受精蛋的卵黄则沉在蛋的小头一端。
尽管这两点是对的,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为了准确地进行分类,必须确定是否有早期胚胎发育存在。大多数蛋顶端刚一被剥开就可以看清了。而其它的则需要仔细检察。注意区别无精蛋中的血斑、肉斑以及卵黄色斑,不要把这种无精蛋当作受精蛋。
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是,大部分孵化第二周死亡的胚胎看起来颜色很暗,容易被误认为是受到污染的蛋。这种暗颜色是胚胎外膜血管系统中的血液降解后形成的。许多受污染的蛋会有恶臭,根据臭味可进行分类。第二周死胚可能看起来象是污染造蛋,然而,只有当它们散发出臭味的时候才可归为污染蛋。
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