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经验谈

 
    蛋鸡的品种改良技术已有多方面的突破。蛋鸡品种改良的走向是提早母鸡的性成熟,改良成较小的体型,较高的产蛋高峰,抗病性增强。而品种改良的性能达成,有赖於营养的加强和饲养手段的配合,这亦是所谓的优良的品种,均衡营养的饲料及完善的饲养管理,为经营蛋鸡事业的三要件,缺一不可。
    诸如过去蛋鸡育成期由 20 周龄达到初产,演变到今日 18 周龄开始初产,这完全是经由遗传改良及营养加强,管理技术的配合,缩短蛋鸡的育成期,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蛋鸡育成前 8 周,骨架的生长达 85%,在 15 周龄後就不再成长骨架,可见前 8 周的饲养是相当的重要。
    蛋鸡的饲养管理从育成期到产蛋期,应随时提供鸡的基本需求 饲料、光线、空气、饮水、空间及卫生。任何一项需求的不足,一定会对生产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0 8 周龄的饲养管理
    上述 0 8 周龄的小母鸡,在育成阶段,因骨骼发育达 85%,在这阶段除体重的增加外,更应注重骨骼生长,所以建议在 0 8 周期间应饲喂小鸡料,以促使骨骼完全发育。
  (一)雏鸡的育成管理
    1.进雏前 1 周小鸡舍、育雏器须清洗乾净及彻底的消毒。
    2.开始育雏时,在床面铺纸 ( 旧有纸袋拆开可供使用 ),7 天後才可以拿掉铺纸。
    3.鸡舍在小鸡到达前 2 小时开始给温,育雏保温器需调整到育雏所需温度 ( 29 30℃ )。
    4.饮水器放置於保温源旁,在饮水中添加 5% 葡萄糖或电解维他命,防止小鸡因公母鉴别,马立克疫苗接种及长途运输所造成的紧迫。
    5.给料:小鸡到达後先给饮水,3 小时後再给饲料,每 3 4 小时喂饲 1 次,一天给予 6 8 次 ( 少量多次 )。在 3 天内饲料拌水,以湿饵喂食。
    6.保温以小鸡舒适为原则。一般观察小鸡活动情形,作为温度的调整依据。如温度过高,小鸡会离开温源,有不安、喘气、脱水、衰弱的现象。温度过低,小鸡在温源处挤一堆吸啾声不断。在台湾夏天 1 周後可逐渐停止保温,春秋季约 2 周,在冬天约需 3 4 周。
    小鸡停止保温,应逐渐减少温度及时间,可从中午减少起,直到全天不保温。
    7.湿度:育雏时相对湿度至少应达 60%,可以在地板 水,或在育雏器上置水盘,这样对於湿度,有调整的作用。
    8.淘汰:雏鸡在最初 1 周死亡数较高,管理者应常检视,同时淘汰健康不佳小鸡 ( 如雏白痢、跛脚、弱小鸡等 ),减少疾病传染。
    9.换气:保温期间,常因保温过度,使得舍内密不通风,这容易诱发 Marck's 病、呼吸器病,而且影响小鸡成长及活力。至於通风方面应严防贼风,必要时开窗户调节加温系统,保持育雏器内温度。
    10.空间:开始育雏,每一育雏器可容纳约 350 只小鸡 ( 笼饲 ),但不可超过 400 只,平饲可容 500 只,随小鸡生长逐渐加大空间,或分开。
  (二)剪嘴的方法
    剪嘴是蛋鸡的重要工作,应慎重执行。过度剪嘴会造成废鸡,剪嘴不足造成啄肛、啄毛,死亡率增加及终身饲料的浪费。小母鸡建议在 7 10 日龄施行剪嘴原因是:1.所受刺激紧迫较少。2.易於止血。3.节省劳力。施行方法有二:
    1.烧烙剪嘴法:烧烙器构造简单,类似焊枪,可手握操作,左手捉鸡右手握烧烙器 ( 孔径大小分 6 个孔,鸡大小均可使用 ),小鸡嘴啄塞进孔内,距小鸡鼻乳前方约 10 元铜币厚度,旋转,约 2 秒钟烧烙,经烧烙後嘴啄不切断,但数天後因神经、血管烧死,而逐渐萎缩、脱落,此法操作简单、确实,不易出血,不影响食料及鸡只的发育。
    2.烧灼剪嘴法:此法是把小鸡嘴啄以高温的切刀,将嘴喙切断,此法在国外普遍被使用。
  (三)移动
    1.小母鸡生长过程中,因饲养管理需要,应须移动,小鸡在育雏舍内饲养 6 周後,将鸡移入中鸡舍,饲养至大鸡 ( 约 18 周 ),再移动至蛋鸡舍。
    2.移动小母鸡,因环境改变,及捉鸡的紧迫,容易诱发疾病,建议利用夜间进行,因鸡只在暗夜睡觉,不易惊动,容易捕捉。
    3.移动後,注意防风保温。
    4.在移动前应清洗鸡舍及消毒,但在移动小鸡後,利用天候较佳,且暖和的中午,施行 ( 优碘液 ) 喷雾消毒。
    5.移动前後 2 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维他命或抗生素。
  (四)换料
    小母鸡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所需要的养分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换饲料,小母鸡在 8 周龄前完成 85% 的骨骼发育,在 0 8 周时应饲喂「小鸡料」( 因为小鸡料可供给骨骼完全发育 ),而在 8 周後更换为「中鸡料」。
二、8 18 周龄的饲养管理
    在这段育成期间,小母鸡已进入中鸡、大鸡的育成期,由於品种技术的改良鸡的体型较小,初产期亦提早,所以在饲养管理上,亦有所改变;为了使小母鸡在 18 周龄达到标准体重,建议使用中鸡料,到初产为止。小母鸡在育成期到初产,必要完成的两项重要工作,其一是检视体重和骨架发育。其二是疾病的防疫接种计划。
  (一)检视体重和骨架发育
    在小母鸡的育成工作,主要是养成一批健康精壮整齐度高的小母鸡,且符合标准的体重与骨骼发育目标。目的是:1.增加初产时蛋重。2.更高的产蛋高峰。3.维持更长久的产蛋高峰。
    1.体重的测定:鸡的育成要求达到标准体重外,亦应着重於体重均一性,小母鸡在 4 周龄後,每 2 周测定一次,以公克为单位。
    鸡群的平均体重上下 10% 的鸡数,达 80% 以上,代表是一批发育整齐且良好的鸡群。
    2.骨架发育的测定:小母鸡 4 周龄开始,每 2 周测量 1 次骨架发育,一般是测量脚胫的长度,由足掌至踝关节的部位,以公分为单位,至少应有 90% 的鸡脚胫长度在标准长度上下 5%。
    如果测定结果和目标体重及骨架标准的差距过大,或者整齐度差的话就应找出原因,是否剪嘴不良、密饲、过冷或过热、疾病、内外寄生 感染、营养不足或给料不均、通风不良等。
    小鸡如体重不足,应增营养,直到体重达到标准。若超重可降低营养或实施限饲计划。( 表 1 )
 
表 1、蛋鸡标准体重与脚径长标准
<--mstheme-->
周    龄<--mstheme--> 1<--mstheme--> 2<--mstheme--> 3<--mstheme--> 4<--mstheme--> 5<--mstheme--> 6<--mstheme--> 7<--mstheme--> 8<--mstheme--> 9<--mstheme--> 10<--mstheme--> 11<--mstheme--> 12<--mstheme--> 13<--mstheme--> 14<--mstheme--> 15<--mstheme--> 16<--mstheme--> 17<--mstheme--> 18<--mstheme--> 19<--mstheme--> 20<--mstheme-->
体重 ( 公克 )
脚长 ( 厘米 )<--mstheme--> 60
34<--mstheme--> 110
41<--mstheme--> 175
49<--mstheme--> 240
58<--mstheme--> 340
65<--mstheme--> 440
74<--mstheme--> 535
81<--mstheme--> 620
87<--mstheme--> 705
94<--mstheme--> 785
97<--mstheme--> 855
99<--mstheme--> 930
101<--mstheme--> 1000
102<--mstheme--> 1065
103<--mstheme--> 1130
103<--mstheme--> 1195
103<--mstheme--> 1260
103<--mstheme--> 1335
103<--mstheme--> 1410
103<--mstheme--> 1460
103<--mstheme-->
  
表 2、蛋鸡防接种计画
<--mstheme-->
日 龄<--mstheme--> 4日<--mstheme--> 7日<--mstheme--> 8日<--mstheme--> 10日<--mstheme--> 14日<--mstheme--> 18日<--mstheme--> 35日<--mstheme--> 42日<--mstheme--> 70日<--mstheme--> 112日<--mstheme--> 119日<--mstheme-->
疫苗
种类<--mstheme--> ND+IB<--mstheme--> CRD  油质 0.5 Dose<--mstheme--> IBD<--mstheme--> POX<--mstheme--> ND+IB<--mstheme--> IBD<--mstheme--> ILT<--mstheme--> ND+IC油质<--mstheme--> ND+IC油质<--mstheme--> CRD油质1Dose<--mstheme--> ND+EDS+IB三合一或ND+IB
或ND+EDS<--mstheme-->
方法<--mstheme--> 喷雾
点眼<--mstheme--> 皮下
注射<--mstheme--> 饮水<--mstheme--> 穿刺<--mstheme--> 喷雾
饮水<--mstheme--> 饮水<--mstheme--> 点眼<--mstheme--> 肌注<--mstheme--> 肌注<--mstheme-->

相关文章

​ ​